蒙古人,朝鮮人,日本人,甚至羅剎國人,可都在虎視眈眈。

一旦皇太極的計劃得以實施,那麼朱由校準備了這麼久的揚名立威之戰,就成了扯淡。

而這個猛料,朱由校也做好了決策,那就是代善的人頭。

代善在建奴當中沾親帶故的一抓一把,他的長子嶽託更是鑲紅旗旗主,在建奴當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

更加上努爾哈赤重傷,連權柄都下放給了皇太極,這代表著努爾哈赤的生命已經如同風中殘燭一般了。

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死。

而努爾哈赤可是說過,自己死後妻兒都是交由代善去撫養的。

這番話,還說的很早,早到了褚英被處死之後沒多久。

這也就導致了努爾哈赤的後宮中,和代善有染的后妃不少,在努爾哈赤死後,這些后妃們如果不想被代善蹂躪,那就只能讓自己成為代善的臂助,讓她們的家族能夠幫上代善的忙。

而代善需要付出的,則是代善在大金的影響力,用代善的力量幫襯她們的家族部族。

這幅雙贏的局面,伴隨著代善身死的訊息,將會傳遍整個女真。

而這些在代善身上下了重注的女人和部族,也同樣會發瘋。

朱由校斬了代善,放走了代善的部隊,除開實在是追殺不了之外,也有著一層想著這些人馬能夠將代善的死訊以及天啟帝親臨寧遠城外的這個訊息,送給錦州城裡的皇太極等人。

好讓這個訊息,能夠在短時間內擴散開來。

朱由校很清楚,自己在遼東的時間不會太多,所以必須要給建奴足夠的壓迫,讓他們不顧一切的將主力部隊堵上來和大明打一場大戰。

長劍落下和長劍懸於頸上,二者中自然是後者給人帶去的壓迫感更大。

畢竟前者落下的話,就已經死了,哪還能有什麼壓迫感。

讓他們心中有危機感,有急迫感。

在想要為了代善復仇的輿論之下,皇太極即便不想打,也得仔細考慮考慮不傾盡全力打的後果。

更何況寧遠城下代善敗退的那一戰,大明可是明明白白的說清楚了,大明有援軍!

這一點,也將會被寧遠敗兵告知皇太極。

這是朱由校的陽謀。

在混亂中,逼迫皇太極拋棄多餘的思考,讓他只考慮當下。

而當下建奴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不論如何,也要削弱大明在遼東的兵力佈置,要在大明調來更多的精銳之前,打掉寧遠!

朱由校很清楚,秦良玉軍的參戰,毫無疑問的會告訴錦州皇太極,大明已經在排程關內精銳北上了。

如果皇太極不能迅速整備好女真精銳,下一次氣勢洶洶前來寧遠城的女真人,將會面對更大的阻礙。

更大的困境。

看著東北方向的敗軍,已經從容脫身的朱由校嘴角挑起。

“皇太極,朕已經出招了,你能接住嗎?”

倒也不是朱由校自誇,而是這堂堂正正的出招,藉助了情報,地理,心理,加上代善人頭的陽謀,朱由校真的覺得此時還沒有建立起自己權威的納女直同學,不一定能夠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