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帝所說的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這一副對聯,如今還懸掛在顧憲成故里的顧端文公祠中。

而在這個時候,天啟帝提到顧憲成,這說明了什麼?

在袁崇煥的心中,結合上這一段時間以來對天啟帝的瞭解和腦部。

袁崇煥覺得天啟帝釋放這個訊號說明了,天啟帝追贈顧憲成的太常卿,是天啟帝的本意!

而削去顧憲成太常卿的封號,焚燬天下書院,其實是天啟帝對東林黨的不滿累加到了一個程度,為了警告東林黨才做的!

這麼一想,袁崇煥覺得,自己又想通了一些。

畢竟這麼想的話,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即便是焚了天下書院,即便是削了顧憲成的封號,朝堂中的東林黨人卻也還是鱗次櫛比,哪怕是魏忠賢大刀片子嘩嘩的揮,也沒有斬盡殺絕。

一帖《東林點將錄》,上邊記著的人名,沒有出事的可是一抓一大把!

自己,袁崇煥,東林!

不是好端端的當著兵備,統籌寧遠麼?

天啟帝不是討厭東林,不是討厭讀書人,他只是討厭那些不做實事就會內鬥的讀書人!

這麼一想,袁崇煥覺得天啟帝的很多所作所為都有了解釋。

畢竟東林黨人裡邊,絕大多數都是隻找茬不辦事以及只圖名利不顧國家的。

袁崇煥看著朱由校,朱由校也在看著袁崇煥。

朱由校前世看過的最後一個歷史電視劇,是大明風華。

其中於謙落入牢獄之中後所說的,追尋萬世之名這一段,當時著實讓朱由校感慨萬分。

為了電視劇的邏輯,于謙彷彿是知道自己註定會名留青史萬古不休一般的慷慨激昂。

而實際上,若是沒有後來的平反,于謙恐怕就會成了臭不可聞的罪人了。

在如今的大明,黨爭激烈到無與倫比的時代,東林黨中這種為了求名不惜大朝會上以頭搶柱的,都比比皆是。

而袁崇煥,這個原本歷史上一心為國,卻因為學識背景導致三觀歪了的愛國者,卻落了個罵名。

甚至百世之後,還有人在爭論袁崇煥的忠奸。

想了想,朱由校覺得,自己是不是對袁崇煥太過嚴苛了些?

畢竟這夥計的三觀已經被自己掰回來了,應該不至於還跟歷史上一樣,裝成和士兵將軍打成一片的樣子,心裡卻看不上大頭兵。

“陛下,臣,知道了!”

“寧遠,將會成為大明的練兵所,為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歷經了血火磨礪的戰士。”

“寧遠,將會成為大明的利刃,撕裂建奴帶來的陰霾!”

“而文人,讀書人,是該如同前人所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做到不是紙上談兵!”

“陛下,臣提議,日後的讀書人,在過科舉得身份之後,皆需要透過軍陣行伍!”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知道軍人的艱辛,才能知道保家衛國不是紙上書書畫畫就能夠的!”

聽到袁崇煥這一番慷慨陳詞,朱由校點了點頭。

這傢伙居然主動提議把那些文人種子送到軍營裡邊歷練?

這就很離譜!

不過……朕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