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之後的順治康麻子雍正這一波皇太極血脈,的確有可取之處。

至少手段殘忍這一塊,是沒得說的。

單單說現在,朱由校就覺得皇太極是個人才,還不是東廠需要的那種,而是自己身為皇帝需要的。

皇太極合適留著當種人,為大明源源不斷的輸送合適的鷹犬。

用外族當鷹犬這一招,其實華夏民族一直在用,例如兩漢時的鮮卑南匈奴,唐時的突厥人一般,只是因為後來中央王朝的崩塌,方才引起了鷹犬弒主。

可是朱由校知道,在自己的改革下,中央王朝不會再如同唐漢一般崩潰的那麼快,同樣的,在只自己的規章制度之下,大明王朝豢養的鷹犬再想噬主,也將成為不可能。

所以有意識的培養未來的鷹犬和打手,已然落入了朱由校的算計當中。

建奴的兇狠殘暴,很明顯,就是一個當打手當鷹犬的料。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現在就磨滅掉建奴在努爾哈赤一行人的努力下所覺醒的女真民族意識。

倒也不是朱由校覺得建奴覺醒民族意識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努爾哈赤等人的努力之下,建奴覺醒的這一份民族意識,是極度仇漢的。

原本歷史上整個滿清二百餘年,從開國到亡國,雖然說自乾隆往後所謂的滿漢一家就已然成為了共識,可是歸根結底,滿漢對立可是從未結束。

老妖婆的那一句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一句話就否認了韃清自開國起宣傳的滿漢同源,滿漢一家。

而在如今,朱由校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華夏作為一個偌大的多民族國家,不可能對所有的異族外族都保持著絕對的牴觸。

女真,同樣也是大明多民族國家組成的一員。

華夷之辯自春秋以來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可是在身為穿越者的朱由校看來,入夏則夏固然扯淡,可是當一個人,一個異族百姓從根子上就覺得自己是華夏人,認同華夏的文化,那麼他和尋常的漢人百姓,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例如漢武之時的休屠王之子金日磾,例如唐宗之時的阿史那社爾。

這些可都是異族,一為匈奴,一為突厥。

也就是有著這些例子,源遠流長的華夏才會在建奴的鐵蹄下沉淪那麼久。就是因為建奴將自己偽裝成了認可華夏,認可漢人的模樣。

所以朱由校很明白,對待這些異族,不可能以單純的血腥屠殺鎮壓解決,畢竟偌大一個華夏,自從五胡亂華以來,多少異族多少蠻夷已經融入了漢族。

而現在的華夏,又有多少少數民族在華夏的土地上生存?

更何況日後隨著大明戰爭機器的轟鳴,征服的腳步可不會輕易停下,更多的異族,都將會成為大明的子民。

光靠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而如今,朱由校想要對建奴的民族意識插手,自然就可以對皇太極進行針對性的洗腦。

畢竟說到底,大明其實對建州女真的投靠,是極為重視,而且對他們的待遇還超好的那種。

優待安置,供給賞賜。

來去自由,減輕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