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我從未和任何人提到過,包括陛下。”

“因為我覺得,只有有一日,我真的能夠為大明做出了貢獻,攢夠了功勞,我才能夠光明正大的將我的這些資歷,告知給陛下。”

“因為說實話,我十二歲到十七歲這幾年,雖然說升職很快,但是卻沒有親自經歷過什麼太多的戰爭,兵法雖然瞭解,卻永遠反應慢一拍。”

“而武功,雖然說當初在薩爾滸之戰前,我還跟劉綎將軍學習過,可是終究少了幾分和勢均力敵對手的實戰,導致真的面對諸如曹將軍等人的時候,變得不堪一擊。”

看了看天上的明月,袁崇煥長嘆一聲道:“既然連陛下都沒有告知,卻告知了我。”

“想必我是要命不久矣了吧。”

“在這謝過小將軍,能在我死之前,還為我說上這麼一個故事。”

黃得功一手拉韁,搖了搖頭道:“不,袁兵備,我這並不是要在你死前告訴你我的故事,我只是想要告訴你,民生疾苦,還有建奴的所謂殘暴殘忍,我都親眼見過了。”

“只是想要告訴你,你覺得建奴是人,其實是錯的。”

“建奴,不配稱為人。”

又是這般論調。

聽著黃得功的話,袁崇煥心中一陣啞然。

原本被綁出城,他就已經是心頭忿忿了,還聽著黃得功這個年齡二十來歲的傢伙在自己面前指手畫腳教自己做事,袁崇煥更加生氣。

腦袋一梗,袁崇煥低聲道:“陛下離開之前,曾經讓我放了皇太極,想讓我和皇太極成為朋友,從而向建奴那邊輸送假訊息。”

“我成功了,和皇太極幾乎成了無所不談的筆友,我們之間的書信,更是隨日劇增。”

“而這些書信當中,有關國事的那些,在寧遠城中,我全部公示了出來。”

“我對大明忠心耿耿,這是無需懷疑的。”

“但是同樣的,建奴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大明連一條活路,都不願意給建奴?”

“別說那些老生常談的燒殺擄掠,蒙古人也幹過,蒙古人現在不還是活的好好的?”

袁崇煥的這種看法,其實在這個時代還很流行。

在很多文人的眼中,其實建奴只不過是想要活著,而此時的建奴雖然說製造了開原屠殺,撫順屠殺,清河屠殺等一系列屠殺,卻終究只是在遼地,而不是在中原腹地。

在那些文人墨客眼中,關外,其實都不能算是漢地了。

所以直到建奴入關之時,很多文人都覺得打著扶明旗號的建奴是幫著大明的朋友,闖賊才是推翻大明的階級敵人。

不投闖賊投韃清,在原本歷史上崇禎自掛歪脖子樹之後,一度是明王朝的主流。

誰當皇帝不是當皇帝?

跟咱們老百姓有啥關係?

更別提女真人還說要為朱明王朝復仇,這更是好人了啊!

商人,文人,武將,百姓,幾乎都覺得那個高舉為大明覆仇旗幟的清國,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