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要救下祖大壽?
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曹變蛟的心中,也同樣存在於曹文詔帶著這六千人裡半數的寧遠鐵騎。
這些寧遠鐵騎,嚴格點來說也算是關寧騎,但是和祖大壽麾下的關寧騎不一樣。
曹文詔訓練的這幫人,都是寧遠城裡的勇戰派,一心求戰。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們也就不是那麼的看得上祖大壽。
雖然說身為同僚袍澤,按理來說在戰場上互相支援,互相策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祖大壽和他麾下的那些關寧騎,平日作戰的時候,一個溜得比一個快,到了戰後論功行賞之時,他們又一個比一個跳的歡。
其中齬齷不足為外人道。
曹文詔平日裡,和祖大壽更是多有衝突。
所以在馳援寧遠城的這波曹文詔派系明軍眼中,就祖大壽帶著的那幾千人,根本算不上什麼。
論戰鬥力,論戰術,論執行力,都遠遠不如曹派的人馬。
救了他們,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
曹文詔自然也知道自己和祖大壽等人之間,原本就不對路。
可是作為一軍主帥,雖然說曹文詔認為自己以後會被曹變蛟以及黃得功等人所超越,但是在如今曹變蛟和黃得功還沒有成長起來的這個局面之下,曹文詔還是選擇了坐鎮大局。
而在曹文詔的心中,私仇事小,國仇事大。
在國仇面前,自己和祖大壽的那一點矛盾又能算得上是什麼?
與其坐視祖大壽大軍被建奴全部絞殺,反倒不如讓他們承了自己這一波的解圍之恩,好在日後平定遼東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更好的配合和協同作戰能力。
畢竟說到底,祖大壽的人馬也好,還是自己在山海關和寧遠城的班底也罷,都是一個訓練章程訓練出來的。
都是關寧騎。
更何況祖大壽麾下的關寧騎,某種意義上代表的是城裡的袁崇煥,而袁崇煥的身後又是孫承宗和天啟帝。
曹文詔作為一路從京師陪著朱由校殺到寧遠,殺到錦州城下的人,自認為自己對天啟帝的作風有一定的瞭解。
天啟帝如果面對這種情況下,絕對不會選擇坐視祖大壽帶著的人馬全部戰死。
大明朝能夠坐視友軍力戰而滅的,也許也就那些被建奴嚇破膽子了的文人吧?
就如同,曾經的袁應泰一般。
瞪了一眼發出這個問題的曹變蛟,曹文詔低聲快速說道:“昔日渾河大戰之前,其實川軍和浙軍先有了間隙,在通州大打出手,而後邊,浙軍又一次和咱們遼軍火併。”
“最終在渾河畔大戰之時,以白桿兵為首的川軍首先力戰建奴八旗兵,死扛了建奴三輪衝擊,隨後在川軍不支之時,浙軍參戰。”
“可已經內訌了兩輪的浙軍,此時參戰,已經為時已晚,沒有餘力繼續作戰,最終被建奴擊破。”
“其中最致命的一點,是在浙軍參戰之時,童副總兵和陳總兵都是請求了遼軍支援的,但是遼軍坐視不理,袁應泰更是下令不許出戰。”
“這也是小戚將軍和陳將軍他們,覺得自己是被大明背叛的主因。”
“所以變蛟,你想想,為何叔要支援祖大壽?”
聽著曹文詔的話,曹變蛟臉上出現了一抹不自然的神色。
他終究是年歲尚淺,考慮事情不會那麼周全,當想明白了曹文詔話語中透露的意思之後,曹變蛟當然會覺得尷尬。
沒錯,之前的大明各部隊之間山頭並且,就連聯手作戰都辦不到,更別說配合著來平定建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