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還沒率軍離開地堡,就看到了浩浩蕩蕩回來的曹文詔千騎。

人人身上都帶著傷,原本為了在雪地行進方便而定製的白色披風,也都染上了血色。

“將軍,事情,就是這樣的……末將無能,沒有完成軍令,還請將軍責罰!”

看著跪在地上泣不成聲的曹文詔,朱由校皺著眉頭苦笑了起來。

建奴會驅使遼民協助他們,這一點是朱由校早就知道的事情,畢竟在他重生回來的那個時代的歷史上,鬼子也是這麼幹的。

二鬼子比鬼子更可惡,也是那個時代人的共識。

可是朱由校沒有料到的,卻是建奴此時不僅正在抽調兵力前來遼東,更是還分兵多路,一股一股的搜尋著遼東那些在慌亂中沒有成功撤回山海關的遼民!

這是要幹嘛?這很明顯,是建奴已經不再滿足於他們現有的領土,而且在他們的眼中,他們現有的力量,足夠好好經營關外的廣袤土地了。

偏偏自己派遣出去,準備狙殺小股建奴的曹文詔,滿懷一腔熱血,碰上了一股裹挾著遼東百姓的建奴。

看了看天空上出現的太陽,朱由校突然爽朗一笑。

心中陰霾一掃而空。

是了,此時的大明雖然無法做到萬眾一心,但是遼東,在孫承宗治理下的遼東,卻是可以做到軍民萬眾一心的。

特別是在有高第這個和孫承宗截然相反的對比在,遼東百姓自然無不渴望孫承宗能夠重新回到遼東。

身後靠著萬眾一心的遼東,又有魏忠賢源源不斷的輸送軍資糧餉,保障大明士卒能夠有著充足的戰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今的山海關,還真就不懼與建奴一戰!

畢竟此時的建奴,也還遠不到原本歷史上打遍東亞無敵手的地步,蒙古還沒有被建奴征服,還沒有所謂的蒙古八旗。

遼東民心和軍心也還沒亂,遠不到十幾年之後,因為崇禎皇帝的緣故人心惶惶,隨隨便便就能跳反的程度。

建奴最強的三軍,蒙古騎軍,漢人炮軍,建奴步兵,其中有兩個都還沒有成型,此時的建奴,也還遠不到巔峰期。

雖然說在後世無數文學形象影視劇的灌輸洗禮之下,朱由校下意識的就將此時的建奴,視作了巔峰期。

選擇了多用計謀,針對性的定計,來削弱建奴的軍力國力,從而讓最終戰時,大明可以打的輕鬆一些。

可是朱由校卻忘了,此時的大明,疲弱貧苦,可即便是在風雨飄搖之際,大明的遼東,卻也還是大明的遼東。

雖然說從李成梁那個時候起,遼東將門軍閥割據之勢就已經奠下了基礎,然而隨著薩爾滸之戰,遼東將門的軍閥割據之勢被打的稀爛,下一批遼東將門軍閥起來,還得等到寧遠之戰後!

此刻的遼東,屬於大明派去的經略孫承宗治下!

此時的皮島,猶有兵部尚書袁可立可以制衡!

雖說自己想要拯救這個時候的大明朝,比起崇禎晚年還要難,沒法直接快刀斬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