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分割擊破,富則聚而殲之!”

“昔日朕在京師中,曾經交代新城侯,哦,也就是張維賢那小老頭,如果川中馳援的川軍,在朕預算好的那段時間裡,抵達了京師,那麼就讓川軍主帥秦良玉,率領大軍直抵覺華島!”

“而朕方才那句話,就是當初說給張維賢聽的。”

“窮,指的是綜合兵力、戰心、武備等多方面,大明並沒有領先建奴,甚至在兵力方面,大明可能還是劣勢!”

“所以自然不可能是聚而殲之。”

“然而大明也有著優勢,那就是對遼東,對關寧錦防線的熟悉!”

“這麼多年來,建奴和大明在遼東互有勝負,關外的錦州等城池也屢次易手。”

“然而,建奴對關寧錦防線的瞭解程度是不如我大明將士的。”

“所以,朕在此次出關,觀察了整個遼西走廊之後,確定了朕昔日的計劃,是能夠用得上的。”

“高第所棄關外諸城,反倒成了大明分割建奴,分而破之的契機所在!”

如今的朱由校,已然離寧遠城不遠了,在孫承宗的帶領下,朱由校將此次帶出山海關的一萬人,全部帶入了寧遠城外的地堡之中,等待戰事大起。

地堡雖說在高第的一紙令下,被匆匆放棄,可是歸根結底,建奴對地堡這一塊的搜查,是遠不如對地面建築搜查的。

所以即便是建奴大營已經近在眼前,這地堡,卻依舊能夠成為朱由校這一支大明軍隊的掩體之所在。

從地堡中零亂散置的那些物品兵器,朱由校就可以判定,這地堡,還未被建奴發現。

大戰將起,朱由校當然不會閒著,趁著此時的機會,朱由校點齊了知道自己身份的那幾人,開始安排起了下一步的計劃。

將建奴此次出動的大軍,透過孫承宗袁崇煥等人修築的關寧錦防線的堡壘城池給分割開來,這就是朱由校所說的契機所在。

因為建奴這一次出動,就是打著一個心思:鯨吞關外!

徹底乘著遼東換將之機,將整個關外遼西走廊沿線,全部吞下!

那麼自然高第拋棄的錦州,大小淩河沿線,都會成為努爾哈赤的補給點,有著百姓所在的這些城堡,理所當然的會讓建奴分出士卒去戍守。

在正兒八經抵達了寧遠周遭之後,朱由校才明白過來,為何明明努爾哈赤已在1625年年底出兵,在原本世界的記載上,卻說的是努爾哈赤在正月十四才出的兵,正月十七強渡遼河,兵鋒直指寧遠。

在抵達之後,這一切都有了答案,更是在誅除了瓜爾佳氏的前鋒之後。

本以為那一場遭遇戰,是寧遠之戰的開幕,所以朱由校才連夜奔赴寧遠,準備伺機參戰,可是沒想到,此時的寧遠大幕,還沒有正式拉開。

那一支瓜爾佳部的騎兵,只不過是努爾哈赤派遣去遼西走廊清場,順帶打探一下山海關虛實的。

抵達寧遠之後,在和寧遠城中的人馬聯絡上後,朱由校才知道。

努爾哈赤其實早就動了手,只是帶來的都是親信部族,戍守那些被高第拋棄的城池堡壘,就已然開始了捉襟見肘。

但是努爾哈赤又不能不要那被高第遺棄的兵器甲冑以及糧草,故而在派出人馬打探山海關虛實的時候,努爾哈赤同樣在抽調建奴的兵馬,用來佔據那些城池。

這樣一來一回之下,建奴才有了原本歷史記載上的六萬餘八旗兵兵臨寧遠城下的那一幕!

要知道,在皇太極掌權的時候,滿清入關初期,建奴手底下的八旗軍也不過區區十一二萬,努爾哈赤在此時就調動了六萬餘八旗軍前來圍攻寧遠,必然是如同小鬼子一般,賭上了國運。

調動人馬,需要時間,而此時的建奴,很明顯,主力尚未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