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窮則分割擊破,富則聚而殲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由校作為一個穿越者,看待很多事情的看法,自然和這個非黑即白世界觀大行其道的時代有著極大的差異。
不論是魏忠賢還是張維賢,他們作為這個時代的人,眼中的是非觀和世界觀,和朱由校闡述灌輸的,毫無疑問是大相徑庭的。
可是奈何朱由校是皇帝,他的話,就是金口玉言,魏忠賢和張維賢都清楚如今的皇帝是個什麼性子的人,極為主觀,極為獨立,他們自然不會蠢到去想著改變天啟帝的想法?
而且,身居高位,這二人也不是什麼腐儒出身,思想觀念轉變起來,也遠比尋常的文人要簡單的多。
雖然固有念頭一時半會改不掉,可是至少,他們不會那麼堅持的當一個衛道者。
聽著魏忠賢的話,張維賢陷入了沉默。
聯想到天啟帝親征之前京師中發生的事情,張維賢只覺得自己,恍然大悟。
難怪天啟帝重新站在臺前之後,沒有像他的祖輩一般,大刀闊斧的在京師中大殺四方,以血腥鎮壓,將那些貪腐的官僚貴族全部幹掉。
反而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就比如說,殺了惡名昭彰的田爾耕,留下了曾經為虎作倀的許顯純。
其中緣由雖然有一部分是因為田爾耕讓天啟帝覺得不愉,可是張維賢此時一想,就覺得自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田爾耕身居錦衣衛都督,一切惡事,都是他揹負最多的罵名,而許顯純雖然說才是那個實際上幹壞事的人,可是這同樣的也讓許顯純的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彰顯。
酷吏,歷朝歷代都是需要的,毫無疑問,在如今的大明,天啟帝之所以留下許顯純,就是想要依靠許顯純這柄屠刀去威懾宵小。
畢竟天啟帝身為皇帝,不可能凡事都親力親為。
特別是那些殺伐之事,殺戮朝中大臣這樣的事情,天啟帝又怎可能讓自己去沾上這些?
帶著若有所思的神色,張維賢快步跟上了川軍們的腳步,進入了京營的營帳之中。
美酒佳餚自是必不可少,然而看著魏忠賢帶著一幫子太監在那殷勤的端上一桌桌美酒美食,秦良玉細長的眼睛中,卻流露出了一絲急躁。
進入京營的時間裡,秦良玉已經從朱由檢三人那裡,得知了天啟帝早已出京,更是隻帶了區區數千人親征。
曾經馳援過遼東,甚至有親人身死遼東的秦良玉當然著急。
昔年所見的少年天子,雖然英姿勃發歷歷在目,可是秦良玉也不覺得那個小皇帝,能夠在這短短几年的時間裡,那個小皇帝就能從一個尋常少年,變成一個可以揮斥方遒的英武天子。
想到這裡,秦良玉又瞥了一眼坐在最高位的信王朱由檢,不由心中暗暗嘆了一口氣。
“哪怕是陛下再如何,也總比這位信王殿下要強啊!希望老身還能趕得及,希望遼東戰事,還未曾結束吧。”
秦良玉一開始本以為這一戰,天啟帝抽調川軍馳援遼東,是協同京營大軍作戰,所以秦良玉做好的準備,是川軍打打輔助,在天啟帝面前露臉就行了。
大軍行進,特別是在這樣的天氣裡,自然是不會太快。
而且十餘萬大軍在天子的親自統帥下前往遼東,更是帶上了袁可立這個能在遼東說得上話的大臣。
如果說天啟帝親征,帶上的是魏忠賢,沒準這一趟秦良玉就打算呆京城效仿當初的於少保,來一波京師防衛戰的準備。
畢竟當初的堡宗可不就是在大太監王振的唆使下,才倉促間組織了大軍,御駕親征,葬送了整個大明開國以來的最後一波精銳大軍,讓整個大明的武德從開國時的充沛到爆表,直接降到了低谷。
如果天啟帝的御駕親征,也是貿貿然之下,被一個大太監慫恿的,那麼整個大明,又有哪個武將不會下意識想到二百年前的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