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見到了秦將軍,老夫也是大為歡欣,也的確失察在先,光顧著與民同樂,一同迎接大軍歸城。”

“卻沒注意排查刺客暗探。”

“細論下去,負責稽查京師的老夫,也有罪在身!”

“好在都沒出事,也就讓這事兒過去吧!”

“秦將軍,請!”

雖然不屑朱由檢的怯懦表現,可是張維賢終究還是給罪責攬到了自己的頭上。

不過這也是魏、張二人對朱由檢的瞭解不深而導致的。

雖然朱由檢看起來勤奮努力好學,而且有威儀,可是原本歷史上朱由檢乾的那些事兒,就足以證明朱由檢是個喜歡且容易打退堂鼓的性格。

更遑論朱由檢還喜歡推卸責任。

雖說原本歷史上的崇禎,哪怕是到了死,都還心念百姓。

可是也別忘了,崇禎在自掛東北枝之前,可是惡狠狠的多次詛咒諸臣誤朕這種話的。

說到底如果不是崇禎自己耳根子軟,喜歡變調打退堂鼓,而且喜歡聽信那些水太涼們的話,自以為執掌天下,實則被當做玩物的話。

他又怎會自掛東北枝?

一十三年圍剿李自成,先用楊鶴,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這其中除熊文燦外,其他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能力。

然而這一十三年的圍剿中,就因為崇禎自己的問題,不斷換帥,最終導致功虧一簣。

李自成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大軍帶進了京師。

這樣一個人,是沒法真正交託重任的。

這也是為何朱由校樂意給朱由檢實權的原因,因為朱由校很確定,朱由檢這個便宜弟弟,即便是得了實權,卻在他的天性之下,註定沒什麼大作為。

頂天了也就是個明末的中老年袁紹罷了。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生,見小利而忘命。

這些話語,用在崇禎的身上,還真就沒問題!

秦良玉初來乍到,也不清楚京師中到底是什麼局勢,聽著張維賢的話點了點頭,手臂一揮道:“兒郎們,入京!”

看著川軍整齊有序的走入京營,張維賢拍了拍魏忠賢肩膀道:“魏公公,今日見川軍,老夫才確信,這川軍,必然是遼東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昔日嶽王爺曾說過,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這樣的時代,你說,我們看得到麼?”

魏忠賢聳了聳肩膀道:“咱家哪知道?但是咱家聽陛下說過一句話,有能力的文官,在底線內貪,陛下可以接受。”

“會帶兵打仗的人,那他怕死,也可以說成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咱家,深以為然,新城侯,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