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朱由校安排下了黃得功和孫應元的事情之後,張維賢開口說道:“陛下,如果平遼之後,大明要向朝鮮,日本,還有安南等地開戰,大明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理由,才能夠不讓其他藩屬國寒心?”

“大明堂堂正正之國,出兵,也需要有著堂堂正正的理由,方才能夠不被外番看輕。”

張維賢話音剛落,朱由校嘴角一咧道:“老張,朕的新城侯哎!西方的那些蠻夷,在攻打大明的藩屬國之時,可曾有遞交過國書戰書?”

“食古不化不可取!”

“對待朋友,大明有美酒,對待敵人,大明有刀槍!”

“誰是朋友?順應大明者,是朋友!”

“誰是敵人?敢對大明亮劍者,即是敵人!”

“平遼之後,朕不會匆匆出兵,經營遼東,整頓大明內部,才是當務之急。”

“至於理由,新城侯,既然你要理由,那麼朕,就給你一個出兵的理由。”

“恢復漢家江山,吾輩義不容辭!祖輩辛辛苦苦拿下的地盤,憑什麼就要丟掉?哪怕是不毛之地,朕,亦要收回!”

“平遼東出兵朝鮮之時,可高舉恢復漢四郡的旗號。”

“平安南時,可以高舉恢復交州亦或者交趾布政司的旗號。”

“平日本時,可高舉為先秦討逆賊徐福的旗號。”

“這等理由,可否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張維賢聽著朱由校的回答,雙眼微眯,一雙狹長的眼睛中,透露出了一股殺意,輕輕一捋自己頷下長鬚,斬釘截鐵道:“夠了!”

“加上陛下欲要執行的軍功爵制,以及征服這幾地之後的利益,足夠同時堵住世家和軍方的嘴。”

“百姓?給他們一口飯吃,他們就不會在乎大明到底打下了哪些地方!”

“最多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不過陛下,如果真要大肆推行軍功爵制,讓大明成為一個為戰而生的國度,那麼人人爭相從軍,田地怎麼辦?”

“加上這連年天災,大明,又該如何賑災?”

朱由校嘴角一挑道:“新城侯居然會考慮到田地和百姓民生,實在出乎朕的意料,肉食者鄙這句話用在新城侯身上,不合適。”

“賑災的問題,以及百姓爭相從軍,導致田地無人耕種,這兩個問題,朕已經有了對策。”

“面對天災,特別是陝北大旱這樣的事情,朕決定以工代賑,徵發陝北民夫,修馳道,修堡壘,朕為他們提供工錢和糧食!”

“雖然如今占城沒有打下來,可是湖廣之地的糧食,也足夠充沛,以工作讓陝北的百姓消磨精力,給他們飯吃,讓他們修築一條能夠連通各地的馳道,以備軍用或者民用。”

“至於隨著軍功爵制,是否會導致百姓人人爭相投軍,這個事情,還不一定。”

“即便是百姓人人爭相投軍,也不一定會導致土地荒蕪,無人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