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五章 活字印刷(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竹裡邑所在的朱提城一帶,是朱提郡少有的平原地帶。
四周環山,乃是方圓百餘里的小盆地地形,所以諸葛喬被安排在這裡組織人手進行屯田。
大竹裡邑是朱提城的南部重鎮,原先的五尺道乃是蜿蜒在朱提郡山之中。
出僰道石門關後,陸續經過南廣、南昌、漢陽、存鄔,最終透過盤羊道抵達味縣。
但諸葛喬卻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捨棄從原先南廣前往南昌那一條路,而是改道西南,沿著羊官水逆流而上抵達朱提城。
朱提城有兩條大道,一條通往堂琅城,進入越嶲郡內,另一條就是新五尺道沿著塗水東岸可到存鄔。
這條新的路線要比原五尺道縮短了三成的路程,就是遇到的河流比較多,漢軍在這條路線上搭建了五座石橋才得以貫通。
除了路程縮短了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依靠水路,塗水乃是瀘水支流,羊官水直接匯入長江,對未來開發水路運輸大有裨益。
大竹裡邑的地勢有些奇特之處,北倚朱提城,又是南部群山的北麓,山林茂密。
在衛弘的恩准下,倉廩的修建暫時放下,著力沿著擴建裡邑其他設施。
南中土質疏鬆,乃是顏色鮮豔的磚紅壤,黏性稠密,燒製青磚再合適不過。
對於在小農經濟下成長起來的大漢子民,掌握的生存技術多種多樣。
在和平無戰事的盛世之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的活動範圍也就只有家鄉那一畝三分地之上。
在這小小的一方故鄉,孕育了他們能夠用之一生的生產和生活體系。
燒製磚塊便是大漢男子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他們一生漫長的服役期間,做的最多的就是修築城牆和關牆。
但讓奚免沒有想到,留在大竹裡邑的這位寧遠將軍,並沒有像他想象中的一樣,坐在視線開闊的地方,用著陰冷的目光監視著他們幹活,手裡還握著鞭子晃盪著震懾人心。
他的盔甲早已經卸下,穿上了粗布紡織的衣衫,腳踩著篩選過的泥胚,一邊還向他虛心請教燒製上品青磚的訣竅。
起先奚免只當衛弘這是振奮民心,畢竟以往每年春耕的時候,朱提縣府裡的縣令也會親自到城郊的地頭上,扶著牛犁裝模作樣的耕田犁地。
但一連好幾天,衛將軍都在奚免的眼皮子底下從早幹到晚,從練泥、制模、泥胚、脫模、燒製……一樣也沒拉下,學習的速度之快,令奚免讚歎不止。
衛將軍和諸葛使君一日功夫都沒有拉下,反倒是他這位大竹裡邑的里正,因為年過花甲的緣故,只需每日坐在磚窯外的大石頭上整日監工。
這令奚免好不自在!
以往衛將軍和諸葛使君都是打下手,自從學會了燒製青磚的訣竅後,兩人卯足了勁打算今日一決高下,看看誰燒出來的磚塊更好。
在旁觀看的奚免不敢怠慢,這一窯青磚足足有數千塊,若給燒壞了,那真的是太浪費了!
奚擴音醒兩人道:“最後一道澆水的步驟是最重要的,窯裡燒出來的磚火性大,若不澆水,燒出來的磚呈紅色,對人體陰陽有害,但要是水澆多了,磚的質量也會有影響……”
衛弘明白,奚免所說的澆水乃是決定燒製出來的磚的成色,不澆水的會燒出來紅磚,澆水的是青磚。
在五行之說盛行的當世,紅磚雖然顏色鮮豔,卻被綁上了火性烈的汙名,這讓顏色深沉的青磚反而更受歡迎。
在奚免的悉心指導下,衛弘和諸葛喬燒製的第一窯青磚終於出窯了。
奚免站了起來,對著兩窯燒出來的青磚拿在手中掂了掂,又仔細瞧了瞧,才給出了自己的評價:“請恕小老兒眼拙,這兩窯青磚都是上上之品,並無孰優孰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