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衛弘運送五千石的軍糧抵達滇池城外。

從僰道出石門關,抵達滇池城外,花了十餘日的功夫。

這對長達兩千餘里的五尺道來說,已經算是十分了不得了。

若是換做輕騎快馬傳遞急報,只需兩三日便能穿行這兩千餘里的五尺道,將南中的訊息快速傳遞到蜀地境內。

由此可見,漢軍在戰後著力修繕的五尺道已經初見成效。

諸葛丞相將要親征南疆的密報已經呈送到正昂公的桉頭,外加衛弘已經從犍為郡府借到了一筆數量龐大的糧食,讓這位經營益州郡嘔心瀝血的老人總算是舒了一口氣。

諸葛丞相此番親自出徵南疆,攜帶五萬正卒和十萬輔卒,共計十五萬兵馬前來益州郡。

加上南中方面組織的二十五萬軍力,大漢此番出征南疆出動了四十萬大軍,起碼要征戰半年以上,益州郡作為漢家大軍的大後方,需要積聚五百萬石的糧草。

益州郡內的農作物要比蜀地早熟一些時日,八月中旬已經到了收割的時令。

今歲益州郡的莊稼收成尚算不錯,但正昂公卻很清楚,想要收集五百萬石的軍糧,著實困難!

近來傳到耳邊的都是好訊息,讓正昂公頗感欣慰,他看著衛弘笑著道:“前不久傳來孟獲大舉蠻兵侵犯永昌郡府境內,李恢將軍已經帶兵前去圍剿了。”

“圍剿?”衛弘不大明白正昂公為何用了這個詞,蠻族與漢軍對峙在哀牢山脈的南北,既然兩軍對峙,又何必用得上“圍剿”一詞呢?

正昂公解釋道:“是雙柏一帶,出現了大量的蠻族細作,他們偽裝成遊走商隊,想要誆騙永昌關門,接應孟獲所率領的蠻族大軍進入南中。”

衛弘眯起眼睛,察覺到了這樁事情的詭異之處:“蠻族怎麼會知曉雙柏一帶,這可不像是孟獲往日侵略南中的做派……”

正昂公點了點頭,承認了衛弘的猜測是對的:“你說的沒有錯,是雍闓,李將軍抓到的蠻族頭目說,雍闓投奔了孟獲,鼓動了蠻族出擊漢家南中,所以李恢將軍已經帶兵前往邊界駐防。”

衛弘趕忙請問道:“太守大人,可否需要徵南先鋒軍協助李恢將軍部?”

正昂公搖了搖頭:“當務之急還是益州郡的秋糧收成,你麾下的兵馬大多屯兵在益州郡產糧重地,這件事關乎諸葛丞相親征南疆,萬不能懈怠……”

“至於雙柏一帶出現的小股蠻兵,不成氣候,李恢將軍親自出兵料理足矣,就不需要你出兵了。”

既然是正昂公的囑咐,想必是和李恢共同商議的結果,看來出現的小股蠻兵確實不需要自己分心。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諸葛丞相既然已經決定了親征南疆,想必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籌措的糧草是否齊備。

眼下南中諸郡陸續到了秋季收成的時令,正昂公仔細地叮嚀衛弘這件事也在情理之中。

將這些公務一一告知衛弘後,正昂公摸著鬍鬚說道:“待丞相領兵平定南疆蠻族後,老夫也想告老還鄉了,到時候即便朝廷不同意你的請設南疆都護府,老夫也會舉薦你為繼任的益州太守。”

衛弘有些錯愕,沒想到正昂公好端端的說起了這些話。

看著正昂公嚴眼中的寬慰和關切之意,衛弘終是笑著搖搖頭說道:“太守大人,您老當益壯……”

衛弘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正昂公抬手打斷:“你小子能說什麼話,老夫心中有數,大可不必,老夫的意思是想告訴你,只要盡心為朝廷效忠,朝廷和諸葛丞相也不會虧待你!”

衛弘聳了聳肩,認為正昂公的這番話大可不必。

……

……

翌日後,衛弘抵達牧靡,這裡是益州郡北部的最大產糧地點,也是徵南先鋒軍最關注的屯田地。

衛弘到牧靡的時候,秋收已經進入了尾聲,朱安笑著說道:“衛將軍,今年風調雨順,益州郡乃是豐年啊!”

看著朱安的憨笑,衛弘算是明白了牧靡今歲的收成應該不錯。

牧靡當地的百姓流傳一句話引以自豪,即“牧靡熟,雍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