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八章 南疆劃了一個圈(第2/3頁)
章節報錯
目光再放遠一點,諸葛丞相日後的北伐,勢必需要南疆都護府在人力物力上的傾力支援,牂柯郡府總不能拿一副空架子去應付丞相吧。
看到馬忠的兩道劍眉皺到了一起,衛弘解釋道:“馬忠將軍無需擔心,只要治下百姓豐衣足食,軍隊兵強馬壯,還不能吸引人來歸附嗎?畢竟,那深山老林裡的滋味可不太好過……”
馬忠對此將信將疑,但衛弘所說的也不無道理,畢竟諸葛丞相對孟獲七擒七縱就是以心戰令南疆蠻族所誠服。
衛弘雖然僅是南疆都護府的少都護,但馬忠卻能瞧得出來,諸葛丞相的本意便是由衛弘主持興建南疆都護府的一應事務。
於公於私,馬忠都不會與衛弘站在對立面。
牂柯郡當前的人力問題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方案,衛弘注意到的便是第二樁事情了。
那就是牂柯郡的可耕種面積。
衛弘一路跋山涉水走過來,入眼的大半都是巍峨群山,連綿山脈,極少見到平原地帶。
當衛弘將這個問題說出來之後,馬忠笑著回應道:“衛將軍,眼下牂柯郡的所有土地幾乎都掌握在了李遺少將軍的麾下,人力都不夠開墾的,為什麼會擔心這個問題?”
《控衛在此》
衛弘則是開解了馬忠的疑惑:“南疆都護府的所有無主土地都屬於軍方,這無可置疑,這也是杜絕大族兼併土地的根本手段。眼下在牂柯郡府登記入冊的民戶不足十萬口人,土地確實夠用。”
“但從朱褒舉兵的情況來看,牂柯郡內的人口絕不下於五十萬人,突然多出來這麼多的人口,卻沒有足夠的土地耕種,是一個很大的麻煩啊。”
民以食為天,農以田為本,缺少土地的農民便是流民,流民一旦多了,一場“黃巾之亂”的禍事便又會拉開帷幕。
況且馬忠認同的裡邑制度,就是建立在土地上的制度。
若是缺少了土地,建立完整的裡邑談何容易!
衛弘既然提出了問題,自然早早地想好了解決的辦法,
憑藉當前的生產力,想要在牂柯大幅度擴大耕種面積是不現實的,後世的梯田並不適用於當下,起碼不適宜在牂柯郡內大面積推廣。
解決的辦法,就是大規模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
幾百年前的孟子老人家也說過:“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牂柯郡的平地少,但並不是沒有。
且蘭城外就有依山傍水的千頃良田,只要利用好了這部分的良田,便能保證牂柯郡治下數十萬人無飢寒之迫了。
但大風不能吹來糧食,不能在平原地帶耕種良田的裡邑,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衛弘很多年前就在益州郡內發現了身毒棉花的種子,也還種植了一部分,只是量少不足以改變當地養蠶繅絲的格局。
不過產出來的幾條棉被反響還不錯,正昂公也曾嘗試著在滇池城外推廣棉花的種植,只不過南中氣候溫和,對棉花的需求並不旺盛。
但日後丞相率領大軍北伐,益州兵馬越過了秦嶺抵達關中後,這棉花的作用就大大凸顯了出來。
如今倒是可以選擇在牂柯郡的山坡上種植木棉花,改進棉花紡織技術。
除此之外,還能在牂柯郡圍山圈林,畜養雞豚狗彘,增加肉食選擇。
饒是馬忠在聽聞了衛弘的計劃後,也嘖嘖讚歎:“丞相曾稱讚衛將軍籌劃過人,今日親耳所聞,果真如此,令某讚佩不已!”
“籌謀雖好,還需有人能落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