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陳年舊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提到秦宓的名字,衛弘的後槽牙就恨得有些癢癢,看來這裡面的恩怨情仇著實不淺啊。
這就牽扯到當初大漢天子決議舉國之力東征討伐孫吳,彼時任職從事祭酒秦宓極力勸阻,但當時陛下聖意已決,斷然是不會更改的,便打算拿秦宓項上人頭祭旗,幸虧是有諸葛丞相帶領百官求情,秦宓才僅僅得以下獄而免於一死。
身在牢獄中的秦宓自是不甘心,於是他就想了一個餿主意。
巴蜀之民自古以來便崇尚神巫之說,秦宓見勸阻天子放棄御駕東征不成,便託人找到天子近臣陳震,表露出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上有一位修煉得道的隱士,姓李名意,有未卜先知之能,可請他來為陛下東征卜算吉凶。
果然,陳震不久便將這事告知了天子,天子自是應下,讓陳震找來李意問事,於是陳震連夜便趕往青城山尋找隱士李意。
一路上聽到有關於這名隱士近乎於“活神仙”的種種神蹟,心中早已稱奇。
到了青城山上,又遇見那仙莊出來的小童,竟未等陳震自我介紹,便說出了他的姓名字號。
原來那位能掐會算的活神仙早已經卜算到了,今日陳震會奉皇帝之命前來尋他,陳震得知這般緣由,早已對李意奉若神明。
然後嘮叨略作推辭就答應下陳震的邀請,帶著那名道童去了成都,如願以償的見到了天子。
這老道察言觀色的本領不知比秦宓強了多少倍,見到天子東征勢必在行,也不直接出言阻止,想了一夜便畫了幾十張勸阻東征的圖紙,覺得此事太過兇險,秦宓有諸葛丞相和百官為他求情,自己就是真“活神仙”也怕凡間的刀斧砍頭啊,於是趁夜跑路了。
倒是可憐隨身帶來的道童留在了成都,天子在看到圖紙後,龍顏大怒,又聽聞老道早已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個年齒十四五的道童,於是天子直接安排道:“朕舉國之力東征孫吳,老道乃狂叟兒,不足為信,這道童便替那老道贖罪吧,去做一名東征大軍的運糧民夫!”
於是乎,一名不知所以還在適應當代生活的小小道童,就這般懵懵懂懂成了大漢東征孫吳大軍中的一員,忐忑不安地押送糧草奔赴那夷陵。
“屁的活神仙!”
當初那名小道童就是如今的衛弘,想到這件被人賣了的陳年舊事,衛弘就咬牙切齒。
那李老道就是一個逃避亂世不出的隱修寒士,略懂一些醫術,大概是在青城山周圍醫治了一些百姓,以訛傳訛就博得了“活神仙”的美名。
現實中,衛弘和他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也沒見到這李老道有什麼神蹟的地方。
至於掐算到陳震奉皇帝命來拜訪他,更是子虛烏有。
衛弘在之前就見到了秦宓的家宰來到了青城山,如何進行這件事都是秦宓在牢獄中想出的餿主意,目的就是想借助鬼神之說勸阻陛下去放棄東征。
這些話就是在衛弘眼皮底子下商量的,就是沒想到李老道如此見風使舵,見著陛下臉色不對就連夜跑路了,不僅沒實現計劃,還搭進去了衛弘,當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那老道會在意這些損失嗎?
當然不會!
死道友不死貧道,可是這李老道奉為圭臬的座右銘。
衛弘和他生活那麼長時間,對李老道貪生怕死的稟性瞭若指掌,但凡有點風吹草動,李老道絕不冒頭。
若非是秦宓與他乃是交好多年的老友,李老道有些事還需要求到秦宓的頭上,他鐵定不會來成都涉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