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家訪(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鬱很鬱悶,他平日裡素來交際寡淡,極少與人多言,但這幾日卻不得不在家招待著諸多厚禮而來的貴客。
父親張裔有要職在身,常年駐紮在新津。
兄長張毣如今在少府內做事,眼下正是最忙的時候。
母親又是一介女眷,只好讓賦閒在家的張鬱頂起來門面。
多年前,父親張裔便選擇了明哲保身,散盡家中賓客,張府已經多年沒有像往常這般熱鬧了。
若是旁人,哪怕是親朋好友,或者是朝廷大官,張府都會選擇閉門謝客,可偏偏這陣子來的都是大漢的清流。
他們或許是在朝堂上沒有權柄,可是在士族中的影響卻是極重要的。
其中,甚至是連張鬱的夫子,太子家令來敏都美名其曰“家訪”,親自領著一群門生故吏來到張府。
家訪確實是家訪,可訪問的不是張鬱,而是衛弘!
這是因為,當初衛弘填寫的宮府吏聯絡地址,並不是野槐巷老宅,而是張府。
誰叫衛弘那篇《阿房宮賦》寫得太過驚人,原先只在相府內流傳。
其中好事者如秦宓之流,因太過喜愛這篇文章,便臨摹了一份,帶回家呼朋引伴來鑑賞,這下鬧出的動靜可不得了,整個大漢文壇幾乎都快被掀翻了。
稍稍一打聽,便能知道寫出這篇《阿房宮賦》的大家,居然是一位年齒十六七,食祿兩百石的小小宮府吏,最重要的是此人還未拜入任何門派。
這般年輕的可造之材,誰能夠拒絕將其引入門下,好留作日後用來光耀學派門楣呢?
即便已經是身為大漢文壇之首的來敏,亦不能拒絕這種誘惑!
若是說之前衛弘的潛力,讓來敏看到了張蒼、桑弘羊的影子,還能保持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安定心態。
那麼,如今一位十六七歲的“賈誼”,還不想方設法將其引入門下,這簡直是要遭天譴!
那可是賈誼啊!
後來者如楊雄、如班氏父子、如曹家三父子、還有那沽名釣譽的建安七子之輩,誰能拍著胸脯說能在文道上超越賈誼的?
你說有?
好的,那請你拿出一篇《過秦論》這樣的文章出來,然後再大放厥詞也不遲!
如是這般,來敏就再也坐不住了,利用門生故吏的人脈,打聽到衛弘的訊息後,就帶著一群弟子來到了張府。
可由不得來敏不緊張,他家訪張府已經算是來遲了的。
據他所知,秦宓、杜微、五梁、周巨、杜瓊、許慈、尹默、李撰等人,都親自登門張府,想要與衛弘一見,這些都是大漢文壇各流派的執牛耳者。
他們有的是同門師兄弟,有的鑽研同一本典籍,但多年治學早已自成一派,流派要義不盡相同,甚至還有大相徑庭的部分,彼此攻訐,相互指責,有的人已經到了彼此不共戴天的死仇恩怨。
讀書人之間的恩怨,不僅想要殺人,還要誅心!
既要誅心,就少不得作出《阿房宮賦》這樣的大家在門內,一篇文章驚動文壇,直接將敵方學派的文首死於誅心之論,豈不快哉!
在他們看來,衛弘就是一柄鋒利的寶劍。
誰要得到了他,便是有劍在手,退可保全師門傳承,進可一掃八荒學派,成為當世顯學。
來敏就是懷揣著這樣的心情,在焦急的等待著,張府廳堂內的茶水喝了一盞又一盞,身邊圍攏的門人弟子漸漸焦躁了起來……
來敏皺了皺眉頭,眾人又陷入到沉默中。
張鬱在後院待著,並非是罔顧師禮。
只是這一陣子來的人都要點名要見衛弘,而母親早就對他耳提面命,萬不可洩漏衛弘如今的住址。
天地君親師,張鬱自然是先遵從母親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