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二章 一堂生動的地理課(第1/3頁)
章節報錯
作為司鹽校尉府的二把手,岑述算得上是衛弘敵對立場的一員。
但他質疑衛弘所獻堪輿圖的真實性,也是情有可原,畢竟蜀地通身毒之說流傳久矣,卻始終無人印證此事。
昔日大漢鼎盛之時,武帝窮盡中國之力,尚不能開拓身毒道。
如今漢家朝廷僅佔據益州一地,哪裡來的底氣重新去開拓鑿空身毒道呢?
岑述所說的,是堂內眾人心中皆有的顧慮所在。
只聽衛弘解釋道:“這則地圖主要採自庲降都督李恢將軍的南中諸郡治略圖,還有永昌郡府五官掾功曹呂凱所獻的平蠻指掌圖,除此之外還有旅居永昌、益州兩郡的身毒種商賈補充,可能會有細枝末節的錯漏,但在大體方位上不會出現問題。”
說到這裡,衛弘眉頭一挑,看著岑述說道:“地圖是真是假並不難推測,反正城池山水也不會跑,諸公但有顧慮,儘可以派人去實地驗證便可……”
衛弘又將手中的竹條繼續指回了地圖上:“南疆蠻族以南,撣邦盟國之東南,有驃國。驃國,在永昌郡南二千餘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其東部與交州九真郡、日南郡接壤。”
“驃國以南,有真臘國,真臘國臣屬扶南國,其王室為範姓,下轄數十屬國……”
衛弘的目光從地圖上挪開,看著眾人說道:“總體而言,南疆有大小百餘國,其地廣萬里,人口可達千萬,物產之豐富絕不遜於中原十三州!”
衛弘這話說的振振有詞,由不得他人不相信。
衛弘手捧著竹條,朝著丞相諸葛亮的位置長長一拜:“此天賜予大漢復興之資!若得南疆之地,則大漢可多出十萬雄兵,數百萬子民。他日丞相率師北定中原,再無人力物力的掣肘!”
聞言,丞相諸葛亮手中的羽扇突然止住,他看著堂下的衛弘思慮良久,然後繼續搖動手中的羽扇,保持著之前的節奏,示意衛弘坐回原位:“衛弘,你先入席回話。”
諸葛亮親信的主簿胡濟,開口問道:“如今益州疲敝,派兵收復南中諸郡已經是大不易,焉有餘力經略南疆呢,寧遠將軍所獻之策,非百年經營,實難功成!”
一聽這話,眾人都暗自點了點頭,認為胡濟說的十分在理。
大漢如今要做的,乃是收復天下其餘十二州,再定漢家社稷。
若是傾力於開疆拓土,便是捨本逐末之舉,等同於將中原正朔拱手讓予他人,會被世人貽笑大方的。
《控衛在此》
衛弘並不認識胡濟,故而答道:“閣下的顧慮,便是末將請設南疆都護府的原因所在。南疆大小百餘國,不過一盤散沙。在南中諸郡建設南疆都護府之後,只需朝廷在數年內派遣些許兵力,擊敗孟獲,開啟南疆門戶,彼時是進是退,皆由漢家說了算!”
“派遣些許兵力……”
岑述在聽到這個字眼後,看著衛弘冷笑道:“衛將軍何須朝廷出兵呢,我可是聽聞衛將軍在南中擅建軍隊,陰結越嶲諸部,所挾兵馬近十萬之眾……”
“岑功曹何必咄咄逼人呢?末將奉丞相之命馳援庲降都督,本就是以寡敵眾,若不再採用一二合縱聯橫之策,瓦解敵寇,焉能有南中諸郡今日之勝?”
“再者,籌建無當飛軍這件事,乃是權宜之計。彼時越嶲諸部敗於谷昌,十存二三,若不及時補充兵員,則漢軍難以固守益州郡,於大局不利。南中路途遙遠,但建軍當日就加急文書送回成都,若朝廷不允,無當飛軍亦可就地解散。”
看著岑述咄咄逼人的模樣,對面的張裔亦是不悅地說道:“岑功曹如此斤斤計較,不妨下次羌夷作亂,你親自去平叛,看看不爭不搶一些便宜之處,能打多大的勝仗?”
岑述看著張裔,梗了梗脖子,大概是顧及丞相及諸多相府屬吏在場,並沒有和張裔辯解什麼。
諸葛亮左右瞧了瞧,覺得堂內的氣氛已經不利於商議南中之事了。
諸葛亮目光看著衛弘,直言道:“先帝已設庲降都督統管南中諸事,再設南疆都護府,變革過大,吾恐人心不穩,有害於國政……”
說到這裡,諸葛亮話鋒一轉:“不過你既然心中已有謀劃,文儀公高瞻遠矚,倒是可以與他商議一番,看看其中可有取捨之處。”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顯,請設南疆都護府這樁事爭議很大,勢必引起王連等保守黨派的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