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初入成都(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甚至驚動了隔壁主政荊州的小老弟劉表,上書朝廷述說劉焉圖謀不軌。
不過當世時局動亂,朝廷也無力節制這些地方實力大員,這也更加縱容劉焉的不臣之心,所以他主張擴建的成都城是按照天子皇城的規制而築造的。
需要點出的是,無論是劉焉、劉璋父子據守益州,還是如今臨朝的皇帝陛下,都並未真正將成都作為一座天子都城。
哪怕是連祖輩居住於此的張裔也不得不承認,成都並非是畜養天子之氣的理想都城,理由也很簡單,益州偏安,一個偏一個安,皆非王霸基業之所在。
所以數代以來,蜀中政權都奉行“伺機北上”的策略,如今大漢朝廷更是喊出了“北出漢中,收復中原”的口號。
但成都,仍舊是那個成都。儘管是名義上的都城,但它仍舊保持了原有的氣派,屹立於平原之上,受無數日的風吹雨打,固若金湯。
張裔作為成都土著居民和朝廷兩千石的大吏,對一應府衙悉數了然於胸,徑直帶著衛弘緩緩到了軍部衙門。
如今大漢朝廷乃是草創數年的新朝氣派,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文官和武官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大多數官員都是兼有文職和武職兩種身份在身。
軍部便設定在相府之下,是一個體型巨大的機構,受諸葛丞相直接調派,涉及到大漢軍方運作的諸多方面。
衛弘在職身份是益州郡的主簿,可能在南中還算是個六百石的大吏,但在列侯滿地走、千石多如狗的成都來說,真的是一個芝麻綠點大的小文吏。
即便是一位被舉薦為宮府吏的六百石。
張裔作為兩千石的朝堂大吏,又是掌管冶金治所這等軍部要害部門,自是軍部衙門炙手可熱的堂上客,一進衙門,便有著身著千石官服的長官上來迎候,態度極為殷勤。
一聽是為舉薦為宮府吏的子弟而來,那位千石吏讓人端上極品茶水後,就接過衛弘遞來的文書,拍著胸脯承諾道:“此事易爾,下吏半個時辰內就過完流程後,就立即送來呈送張君。”
張裔用茶盞蓋撇去浮沫,頭也沒抬地點了點頭。
千石吏不敢耽擱,連忙帶著衛弘的文書出了門,著急忙慌的模樣顯然是將其作為了頭等要事。
見到四下無人,張裔才偏過頭對衛弘說道:“別小覷了老夫為你討要來的這半個時辰,若只有你一個人來,此事至少要耽擱半個月,你也別問老夫為什麼知道……”
張裔抬起茶盞緩緩喝了一口茶水,咂咂舌品味一陣,才對衛弘如實相告:“老夫那不成器的長子,比你大不了多少,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碰的頭次壁就是在這軍部中,也就是為了這宮府吏文書一事……”
衛弘倒是有一絲竊喜:“兄長也是宮府吏?”
張裔放下茶盞,對衛弘緩緩說道:“老夫這長子難成氣候,不提也罷,老夫次子張鬱穩重,與賢侄年紀相仿,俱在宮府之中,可來往的勤些……”
長子連名字都不願意提及,卻隱隱誇讚了次子一番,聽這番話,這老頭有些偏心啊……
衛弘面容上是應著張裔,實際上在心中卻又是另一番揣測。
而張裔看著衛弘一番謙遜有禮的後輩模樣,大概是覺得在此處等著一個時辰也是百無聊賴,主動開啟了話題:“賢侄,你可知道,何為宮府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