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伯的督促下,大堂哥王連起帶著王連發、王連中、王連華幾兄弟,還有村裡的十幾個青壯勞力一起動手,鍘草和泥,把知青點的屋頂、裡外牆皮和院牆都修補了一遍,又把灶和炕也修補了一番,煙囪通一遍。

春天干燥多風,門窗大開著晾上個一天一夜,再生個火烘一烘炕,分家後只隔了兩天,王家二房的二兒媳婦凌城燕就帶著一雙兒女搬出了老宅,搬進了知青點。

凌城燕剛剛把孩子從大伯孃那裡接過來,正準備給小石頭衝奶粉呢,聽到敲門聲,回頭就看見兩個年輕女子站在門口。

她連忙上前招呼:“是肖娟和崔璀啊?快進來,進來坐。”

凌城燕堂屋裡連桌椅都沒有,她直接請兩人進裡屋坐。

倒了兩碗水,又從箱子裡拿出半條餅乾來請兩人吃:“以後咱們就住一個院兒了,我這帶著孩子,早晚哭鬧啥的,你倆多擔待呀。”

順手拿起晾的差不多的奶倒進奶瓶,給小石頭餵奶。

肖娟年紀小點兒,今年才二十一歲,見凌城燕餵奶粉,就道:“嫂子這是沒奶水嗎?”

凌城燕點頭,“奶水一直不好,前幾天乾脆沒了,沒辦法,只能拜託幾個嫂子,誰有結餘的給我們喂一回,實在不夠了,再添補一頓奶粉……”

崔璀年紀大點兒,已經二十四歲了,聞言道:“奶粉可不好買啊,挺緊俏的。”

“唉,誰說不是呢,去縣醫院開了證明,也才買到一袋。”

肖娟看看崔璀,略有些遲疑道:“我們看你還帶了狗……”

凌城燕聞言立刻明白了兩個人的來意,連忙叫小杏:“杏兒,你把大黃帶進來,認一認兩個姨姨。”

小杏立刻答應著,招呼一聲,大黃才搖著尾巴進了堂屋。

小杏拿一小塊餅子餵給大黃吃,一邊對肖娟和崔璀說:“姨姨們不用怕,俺家大黃可懂事了,從不咬熟人。”

說著,掰了兩小塊餅子遞給兩人。

肖娟和崔璀互相看看,到底不是剛開始下鄉時的城裡小姑娘,見多了鄉下的土狗,倒是壯著膽子把手中的餅子丟給大黃。

大黃看著小杏,沒有主動去吃。

小杏摸摸它的頭,“吃吧,這兩個姨姨以後和咱們住一起,就是一家人了。”

大黃這才舔了舔小杏的手,低頭把兩小塊餅子吃了。

肖娟眼睛都瞪大了,笑道:“這條狗可真通人性。”

凌城燕笑笑,沒有說話。小杏則點點頭,領著大黃去院子裡,指著東牆跟下搭的棚子。

這裡搭的大小兩個棚子,大棚子夾了山牆,盤了灶頭,是給凌城燕娘仨夏天燒飯用的。小棚子在飯棚一邊,只搭了個茅草棚子,撲了些乾草,這是小杏央著三伯給大黃搭的狗窩。

肖娟和崔璀兩人略坐了坐,也沒吃餅乾,就告辭回去了。

兩個人都報了今年的高考,還有三個月就要考試了,基本不出門,每天埋頭複習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