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應下了事情,內閣就開始了擬旨等事情,于謙勸說了一句:“殿下,此對您或是不好。”

朱瞻墡一笑:“有什麼不好的。”

于謙如鯁在喉,想說什麼但是又說不出來。

他顯然看明白了這群內閣大老這辦法將來還要用在朱瞻墡的身上。

最重要的顯然不是封國王的這件事情,而是其背後所蘊含的含義,朱瞻墡若是被封了國王,也就意味著他和皇位徹底絕緣了,按照內閣那般意思是現在就想要封了他當個什麼國王。

大哥功績也高,你咋不封他呢,因為他們想要他當皇帝啊。

這群內閣的老狐狸倒是想的很美,還想著利用這次漢王之亂的事情搞個一箭雙凋,真是老狐狸成了精,每天就想著忽悠人。

于謙看出了內閣的心思,想要提醒朱瞻墡,但是又開不了口。

他是一個極具民族大義的人,心底裡覺得若是朱瞻墡能夠安安靜靜的當個快活藩王對於大明是最好的,朱高熾仁德之君,朱瞻基年富力強且有魄力有能力,都是順位繼承,得位最正,這樣的大明少說二三十年內都穩定的很。

國家穩定意味著百姓安居樂業,朱瞻墡不鬧,現下看來其他的皇子中應該沒人會帶頭鬧起來。

對朱瞻墡不利,但是對大明江山有利,所以于謙欲言又止,面色糾結。

朱瞻墡對他也算是有知遇之恩,若非朱瞻墡他且得熬著呢,但是他又不是結黨營私,勾朋搭友之人。

朱瞻墡看懂他的欲言又止。

拍了下於謙的肩膀,單手插腰望著遠處,雄偉的紫禁城一眼望不到邊,在這城中便是天下之主。

“做你認為對的事情便好了,顧念蒼生黎民,為這大明江山,總是沒錯的。”

朱瞻墡微微笑著走下臺階去,于謙望著他灑脫的背影,忽然覺得眼前這個少年和自己是一樣的,他們胸中藏著天下蒼生,這般人總是孤傲的,于謙自覺打心底裡看不起許多人。

看不起趨炎附勢的,看不起勾結朋黨的,更看不起無才無德靠著拍馬熘須的本事身居高位的,說的好聽叫清高,說的不好聽就是不懂世故。

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對於仕途不好嗎?他當然知道,他清醒著呢,只是終究做不到成為自己厭惡的那些人。

而現在他覺得朱瞻墡和他是一樣的人,一樣的清高,一樣的為大明江山計,若說不一樣,那確實朱瞻墡要比他帥上許多。

朱瞻墡讓他先回家收拾一下東西,預計過兩日就出發了,自己則是前往了後宮拜見母親,也就是皇后娘娘。

皇后與陳新月聊的火熱,邊上朱瞻墉的妻子也在,她總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不愧是被三哥看上的女人,果然胸懷寬廣就有容乃大。

朱瞻墡剛一進門,皇后娘娘臉色就是一變,方才那聊的開心的模樣沒了,肉眼可見的不高興。

“快給咱們大明海王殿下端些茶水,好生伺候著。”皇后娘娘陰陽怪氣的就說了起來。

朱瞻墡自然明白母親這是怪自己,這麼久都不回來。

陪上討好的笑容,朱瞻墡嘻嘻笑著說:“母后,都是兒臣的錯,兒臣常年在外,都沒時間來給您請安,還望母親勿怪。”

皇后娘娘愣愣的看著朱瞻墡,恍忽間覺得他變了,是啊,他長大了。

已經不是那個撒嬌的孩子了,說話也得體了很多,皇后娘娘便收起了故意為難他的情緒,母子間多了些禮儀,少了些親近。

皇后娘娘嫡出三子,但是朱瞻基和朱瞻墡都常年在外,唯有朱瞻墉一直陪在身邊,時常來請安,發現些好吃的好玩的也都會送給自己也新鮮一下。

都說最愚笨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朱瞻墉不如他哥哥弟弟這般才能出眾,在兩人的光芒之下他顯得暗澹了許多,沒能力建功立業,也沒本事開疆拓土,但是他在家啊。

天天可以見得著,天天可以說上話。

年紀越大,皇后娘娘越是想三個兒子小時候的事情,瞻基從小有主意,身份又尊貴,領著兩個弟弟有大哥的模樣,瞻墉白胖白胖的,最像朱高熾,但是朱高熾愣說當時的小跟屁蟲朱瞻墡最像他小時候。

當然朱瞻墡長大了他也這麼說。

三個兒子的感情很好,她覺得最大的功勞是朱瞻基,作為大哥他切實的疼愛弟弟,作為太孫他也沒打壓弟弟們,這在皇家宗室是非常難得的。

她兩個兒子本事大,滿朝文武都交口稱讚,但是她也為之擔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