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深藏不露(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認為周大林看不到的東西,周大林早就看到了。他比趙世豪更懂得工廠管理,好多東西,趙世豪鼓搗半天,覺得隱藏的很好。其實,在周大林眼裡,和沒刻意隱瞞,幾乎一樣。
生產車間裡,衛生搞的還算不錯,看著乾淨整潔,大家也在有序地工作。外行當然看不出什麼來,周大林可一眼就能看出毛病。
一個幾十號人的車間,只有一個主管外加一個產品檢驗,生產這麼多零部件,品種、規格不下十幾種,一個車間主管維持正常生產秩序都困難,怎麼能合理安排排程所有產品的有序生產呢?這一個質量檢驗員,只檢測產品關鍵部位尺寸,都檢測不過來,怎麼保證這麼多規格和型號的產品不出錯誤?
周大林一眼就看明白了,平時這裡的生產秩序,一定是亂七八糟。
工人計件拿工錢,當然是單位時間內乾的活越多,掙的就越多。
你一個質檢看不過來,工人不糊弄你才怪!這產品質量,根本就把不住關。
一件產品合不合格,根本不是靠質檢來把關。這樣的情況下,質檢只有能力抽檢,不可能每一件產品都檢。那些漏檢的不合格產品,也就流入下一道工序去了,直到下一道工序發現,沒法繼續加工,這才會返回來重幹,或者報廢掉。甚至有些不合格產品,會流入到最後一道工序,組裝車間那裡,組裝工人發現裝不到產品上,這才會發現是不合格的。
還有一些不合格品,不會影響組裝,就會被裝到產品上,銷售出去,最終造成產品在客戶那裡出問題。
這種混亂的生產辦法,能生產出合格產品來,才是怪事。
周大林看出來了,但他不會說,他要等趙世豪自己說。從趙世豪的話裡,他可以分析出好多東西來。例如,他知不知道這種管理辦法不行?他如果回答不知道,那就是撒謊。因為產品在生產工序間流動,每天都會暴露這些問題,他不可能不知道。
那麼,他知道了,為什麼不設法改進呢?不去想辦法改進,他心裡抱著什麼目的,要坑老程?不是坑老程,為什麼有問題不解決?
搞工廠,更要注重管理者的良心。用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來管理工廠,這人再有本事,也不可能讓老闆掙錢。
對付周大林這種兩世為人的人精,趙世豪還差的遠。只要提到產品質量問題,他就必須得面對周大林為他設好的那個坑,他只能往裡面跳。至於跳進去,能不能再爬出來,那就得看他能不能讓周大林相信他有良心了。
幸虧趙世豪沒自作聰明,把話題放在扭虧為盈,取得了多大成績上,只說好不說壞來隱瞞問題。他首先就談了質量問題。
產品質量的確不行,他也整天為這個,忙的焦頭爛額。
現在,不只是自己生產的零件不行的問題。自己生產的這點零件,就是為了多養活一些工人,佔零件總量的不到十分之一。就算你搞的質量再好,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大部分都是外協加工的零件,人家質量就那樣,你要求高了,人家還不給你幹了呢。
他這個回答,成功避開了周大林為他設的那個陷阱,算是機緣巧合了。
要知道,周大林只要多少存在疑問,心裡懷疑他,下一步他的主要精力,就會放在他身上,弄明白他心裡的那個陰謀詭計,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他這個回答,讓周大林感到比較滿意。他一個搞技術的,讓他來領導一個工廠,的確有難度。但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只是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合情合理。
趙世豪說的這個情況,在種花家普遍存在。改開之後,國企那一套被棄之不用了,在新的管理規範和技術規範建立之前,種花家就是從小作坊開始,從假冒偽劣,粗製濫造,一步步摸索前進,最終走出來,創造一個製造業大國的。
“解決質量問題,不是沒有辦法,但也不能心急。”周大林就說。
其實,在座的,老程最心急,剛聽周大林說一句,他就急著說:“有什麼辦法,你趕緊教教世豪,這麼下去肯定不行啊!”
周大林就點點頭繼續說:“首先,車間管理這一塊兒,一個車間只設一個主管和一個質檢,是不行的。車間主管要統籌全域性,比如工件擺放、運轉,裝置使用,人事安排,等等這些瑣碎的事。安排零件生產,要有專門的生產排程,要做生產計劃表,人為來掌控進度。質檢要把控工件關鍵尺寸,不能抽檢,要每一件都檢驗。用尺子量的辦法太笨,要製造卡規和專用量具。工件拿過來,往專用量具當中一放,合格不合格立刻就可以研判,避免了人為因素。另外,非關鍵尺寸,要建立自建互檢制度,工序間互相監督,下道工序發現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問題,要有獎勵,對上道工序要有懲罰……”
這車間管理,周大林熟的不能再熟,說的每一個辦法都簡單而實用,連老程都能聽懂。
高手的水平,就是深入淺出,把複雜的道理,分解成簡單易學的辦法。就如偉人打江山,跟著他的都是農民,大字不識。可他的那些高深道理,都化作了簡單的規則,激發出了這些農民心裡的無限激情,打下一個紅彤彤的天下來。
聽著周大林說車間具體管理辦法,老程就有些抓耳撓腮,躍躍欲試。
他這個女婿,在他眼裡就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他一天到晚絞盡腦汁地想提高質量,就是想不到好的辦法,人家周大林順口一說,就是個絕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