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林的話,句句扎心。

從此之後,合資的事情,便再也沒有人提起。

周大林剛剛鬆了一口氣,就又得到了一個讓他頭疼的訊息,西蒙公司在市郊買地建工廠了,還是要生產真空泵。

看來,這個西蒙三世是和他槓上了,不把他整垮,算是沒完了。

這還真是塊狗皮膏藥,粘上就撕不下來了。

奇怪的是,西蒙公司建的這個工廠,卻不是以西蒙公司的名義建的。也就是說,這個工廠,它不屬於西蒙財團,而是以西蒙三世個人的名義,與他人合夥搞的。

與西蒙三世合夥的,竟然是趙世豪。他佔有工廠20%的股份,出任總經理。

這是玩兒的哪一齣啊?周大林就想不明白了。

但緊接著,這新的工廠,帶給他的威脅,就紛至沓來。

趙世豪對真空泵的營銷系統太熟悉了,對他們的客戶也熟悉,有些甚至他都親自跟人家打過交道。他就利用這個優勢,開始沿著真空泵的客戶地圖,搶真空泵的市場了。

西蒙三世是西蒙家族裡的重要成員啊,他開的工廠,自然是採用西蒙公司的技術了,產品質量肯定比臨水真空好的多。

這一招擦邊球打的很管用,特別是在一些醫療、醫藥用途方面,要求更精確,更無害。這方面的客戶,被趙世豪搶走了幾乎三分之二。

另一方面,工廠與客戶代表之間的暗中提成,是有規矩的,趙世豪輕車熟路,又是老熟人,對方很容易就會相信他,被他拉過去。

這一下,對真空泵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本來因為前期的質量不佳,就丟失了不少的客戶,營銷異常艱難。再被趙世豪如此拉走一部分常年客戶,真空泵廠想保住利潤生死線,都變得困難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趙世豪又利用高薪,挖走了真空泵廠大量的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讓真空泵廠的管理,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

這還不算完。對配件供應商,趙世豪採取了籤包銷合同的方式,以高於市場平均價的價格,把臨水幾個可以生產高檔配件的供應廠商,都攬到自己名下。生產的配件,只能賣給他的工廠,不能賣給臨水真空,從而徹底斷了臨水真空高質量配件的供貨來源。

這時候,周大林才開始後悔,當初弄片鹼的時候,教會了趙世豪包銷合同的用法,這下作繭自縛了。

得虧他還沒執行當初制定的,把廠內粗加工裝置全部賒出去的計劃。要不然,工廠沒有了配件供應,就徹底無法運轉了。

即便這樣,從生產源頭到銷售末端,被趙世豪如此追著打,真空泵廠也是銷售量銳減,不得不縮減生產規模和產量,真空泵廠的日子,變得舉步維艱。

看來,趙世豪是早有預謀,一步步都經過了精心謀劃。既然說服不了周大林,把真空泵廠拱手送給西蒙公司,那就弄個工廠,憑藉強大的財務能力,把周大林徹底擠死。周大林讓他逼的經營不下去,早晚還得乖乖把真空泵廠交出來。

照這樣發展下去,真空泵廠每年的銷售額被擠壓在一定範圍之內,利潤不足以支撐貸款,必然是一個死局。

形勢頃刻之間就變得嚴峻起來。周大林接手以來做的所有努力,都白費了。只要他跳不出趙世豪給他設定的這個圈子,再怎麼撲騰,結果都是一樣。

他心裡已經有些恐慌。自己在市府侃侃而談,到頭來還是讓人家給逼死,他說的那些慷慨激昂,催人尿下,就成了別人的笑柄。

但他表面上,守著廠裡的管理人員,還得強壯鎮定。

“你們自己算算,趙世豪如此大張旗鼓,不計成本地擠兌我們,他的成本得有多高?他這樣搞法,是不會有盈利的,搞不好還得虧損。”

他給大家分析當前的情況。

“我們呢?我們還是要按部就班,按著既定方針,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只要我們撐到他撐不住的時候,最後贏的,還是我們!”

嘴上雖然這樣說,他心裡卻沒底。他不知道西蒙三世和趙世豪能夠撐多久,但他知道自己。如果這樣撐下去,他連一年都撐不下來。

他得想個辦法,積累一部分資金,撐過這個困難時期。

他跟大家說的也沒有錯,趙世豪這種搞法,純粹就是在燒錢。他現在,不能和趙世豪比燒錢,他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和他比到底誰撐的時間長。他只要多撐一天,趙世豪那裡,就得多燒一天的錢。

終究有一天,趙世豪的錢會燒光。

可怎麼才能撐過去呢?他得有一筆來錢的大生意才行。他就又把目光,盯到了倉庫裡存著的那批,給西北化工生產的大型耐腐蝕真空泵上了。

雖然這些裝置都重新變成了配件,好多配件都重新退給了供貨商,可庫存的這些,經過二次精加工。還是可以組裝出相當數量的合格裝置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