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林也沒隱瞞向總,把老程在這兒造成的損失,讓他成功轉嫁給了供貨商,這才保住了工廠的事,也告訴了他。

向總聽著頻頻點頭說:“沒額外投入一分錢,就成功度過了危機,就你這份智慧,一般人也做不到。”

不過,他更感興趣的,還是周大林對真空泵廠的管理改革。無論是內部生產管理,還是對外聯絡營銷,都說明他是一個絕對的內行。

不僅僅是內行,在管理上,周大林還有好多的發明創造,都是他第一次聽說的。

他也在機加行業裡待過,對這個行業並不陌生。周大林搞的那個組裝車間流水化作業法,他還是頭一次聽說,也沒有見過別人這麼搞過。

但這個方法,聽來是絕對可行的。

在過去,對裝配工人的要求,都是最高的。不僅要懂裝置構造,還要有熟練的裝配技術,更要會使用各類測量工具,測量裝配精度。這樣具備全面技術能力的裝配工人,很難培養,從外面招聘也不好招聘到,這就制約了裝配的速度、效率和質量。

周大林一個流水裝配作業辦法,就把這個問題給成功解決了。

流水線上的工人,只負責一個或兩個部件的裝配,就用不著對所裝配的裝置全面瞭解,只瞭解自己需要裝配的那個部分就行了,這就簡化了難度。而且,工人每天只重複幾個裝配動作,熟能生巧,工作效率和速度,包括裝配質量,都可以迅速提高。

也就是說,用周大林這個辦法,就用不著專門找水平高的工人來從事裝配工作,一般工人培訓兩天,就完全可以獨立工作。

還有一點,就是更有利於質量檢驗。

原先的裝配工序,都是裝出整臺裝置來以後,進行試車檢驗。試車過程當中,裝置沒有用問題,就算合格,可以出廠了。但裝置存在的許多問題,透過短暫的試車,是表現不出來的,只有到了客戶那裡,運轉一段時間,裝置因為裝配質量不過關造成的問題,才會逐漸表現出來。到那時候,就說什麼都晚了。

用周大林這個辦法,就可以成功避免這個問題。一個部件裝配完成之後,在進入下道工序之前,質檢員可以及時插入,對裝配工人的裝配操作進行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就保障了裝置裝配每一個環節的質量,比之過去裝配完成後進行試車檢驗,不知先進了多少倍。

類似這樣的改革和發明創造,周大林還有很多。

“你這些奇思妙想,都是怎麼琢磨出來的?”向總不由就問周大林。

周大林微微一笑,回答說:“我在國企待過啊,類似的問題也遇到過。可那時候,我年輕啊,提出自己的這些想法來,領導不重視啊,甚至根本就不當一回事。有時候,提出自己的建議,選擇的時間地點不對,反而讓領導反感,認為我是出風頭,想奪權。做為一個年輕技術員,你比領導還高明,犯忌諱呀。後來,自己搞廠子了,這些想法就有了實踐的機會,用起來還挺好用的。”

其實,這些經驗,都是他上一世在私企裡乾的時候,他和他的同事們,智慧的結晶。

有些發明創造,也的確是他在臨水液壓閥廠做技術員的時候,想到和提出來的。可正如他說的那樣,那樣的國企,是不會給他出人頭地的機會的。

在那樣的企業裡,想上去,首先得會來事兒,靠實幹和發明創造不行。領導喜歡你,願意提拔你,才會讓你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當然了,只要領導喜歡你,你有沒有能力的,也無所謂。有能力更好,提拔你的時候,可以做為一個藉口。

也就是說,你的異於常人的聰明才智,其實是沒有用的。可有可無,頂多只能成為一個藉口而已。

也正是因為這些聰明才智,他辭職進入私企之後,在沒有人提攜的情況下,才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成為大型私企的副總。

私企也一樣講究人情世故,但沒有能力肯定不好混。周大林那個副總,就是因為他在哄老闆開心上,比起正總來略遜一籌,才成了要出力氣幹活的副總。而正總不需要會幹活,只要會討好老闆就行了。

當週大林把討好老闆的功夫練成的時候,也就五十出頭,一輩子最美好的時光,差不多都過去了。

他上一世的人生,是悲催的。當然了,他有知識有能力,比一般人要活的自在。可在他看來,他的能力和回報,是不成正比的。他的智慧和努力,最終成為了正總的功勞和晉級的臺階,他只能跟著喝口湯而已。

也就是在他覺得,自己事業、生活一事無成,百無聊賴,悲憤苦悶的時候,中年程曉闖入了他的生活,給他一潭死水的生活帶來了溫暖與光明。所以,不管他愛不愛現在的程曉,看在中年程曉的份上,他都會對程曉好,肯為她做出任何犧牲。

向總認可了周大林的管理水平,不用周大林提出來,他就有了想再用一下臨水真空裝置的衝動。同時,他也想驗證一下週大林是不是之上談兵。

成了精的周大林,還就是有這個本事。要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會跟傻子一樣直來直去,而是忽悠著別人主動入甕。

這一回,他又忽悠成功了。

向總現在用的這個廠家的真空泵,雖說不會像老程給他提供的裝置那樣粗陋不堪,但產品質量依舊讓他無法滿意。一臺裝置上去,一個作業迴圈支撐不下來,就開始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增加了維修頻率和維修工人勞動強度。有時候主泵壞了,換上備用泵,主泵還沒修好,備用泵又出問題了,這就耽誤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