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世,終於有錢了,自由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了。

他買這麼多,當然不是為了自己喝,他自己平日裡根本就不喝酒。黃導、劉編這倆酒鬼,他得一人給他們一箱。另外,這東西送給真正喜歡喝酒的朋友,比如乳業公司劉子強那傢伙,一定比給他送茅臺強的多。

這一世,他的朋友太多太多了。特別是那些替公家幹活的人,送名酒人家不見得喜歡,還要擔心犯紀律。送這東西,價廉物美,人家還會記他個人情也說不定。

兩個人圍著冒著騰騰熱氣的魚鍋子,喝著便宜的杏花村,順便還守著魚竿釣著魚,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向總竟然沒喝過這種杏花村。看著他拿出來個普通玻璃瓶子,心裡還納悶,這麼大一個影視公司老闆,竟然喝廉價酒,這周大林也不知道怎麼想的?萬一喝到假的,讓一瓶幾塊錢的假酒給撂倒了,可就忒不值得了。

可週大林給他倒上了,他嫌酒不好,又有點不好意思張口說。就把搪瓷缸子端到嘴邊,聞了聞。

如果聞到劣質酒的味道,他就會藉機說這酒不地道,他車裡有牧笛,然後把自己帶來的酒拿出來,把這酒倒了就完了。

可端到鼻子下面這麼一聞,一股濃烈的,帶著淡淡地瓜幹味道的香氣,就衝進了鼻子眼裡。

“嗯,純地瓜乾糧食酒。”他判斷說。

向總屬於北方人說的“酒家”,什麼酒自然一聞就知道。

“哪兒弄的?”他就問。

“買的啊。”周大林回答他說,“就在你們宿舍區裡買的,二十五一瓶。”

向總居然沒反應過來。看他半天才問:“你的意思是說,這酒原來就是裝在這個瓶子裡面的?”

周大林就笑了說:“多新鮮呢?我自己又不會釀酒。就算我會釀酒,這短時內我也沒地方釀去不是?”

向總就端起缸子來抿了一口,接著就點頭說:“好酒!我還真不知道,這宿舍區裡還有這麼物美價廉的東西。回去我也買幾瓶去。”

周大林就笑,然後說:“你買不到了。”

向總問:“為什麼?”

周大林說:“化工總部宿舍區所有的商店,都被我搜刮乾淨了。你們這裡離著物資站太遠,人家一個月才送貨一回。這一個月裡,你肯定是買不到的。你不用買,回頭我給你送兩箱子過去。”

周大林本身就是自來熟,弄的這個釣魚活節目,又是向總最喜歡的。兩個人圍著魚鍋子喝著酒,很快就跟老朋友差不多了。

他的實際年齡,其實都比向總大了,和向總在一起聊天,基本就沒有什麼代溝一類的思想差異,很能說到一塊兒去。

周大林知道未來的許多東西,特別是管理方面的新知識,這也是他上一世賴以生存的飯碗。

關於向總提出的監管難的問題,兩個人喝著酒,他就給向總出了一個KPI考核的辦法。

西北化工的性質,決定了向總不能像他一樣,在企業之外設立另一套監管班子。其實向總提出的這個問題,在種花家也並不是一個新問題,而是自古傳承。歷朝歷代,不知實驗了多少方法,也沒有一個成功的。朱元璋連剝皮萱草這種慘絕人寰的辦法都用上了,也沒有擋住大明滅亡。

硬的不行來軟的,和珅給乾隆出個高薪養廉的妙招,結果他自己倒變了最大的貪官。

這個KPI考核辦法,周大林並不知道現在發明出來沒有,不敢直接說出來,而是結合著自己的理解,說給向總聽。

中心意思,就是把下面部門領導每天的工作分解開來,從上班時間,處理問題數量,所主管部門業績,資金消耗,人員個人業績等等一系列的具體行為,都轉化為資料,用這些資料,做為部門主管的業績考核標準,設定一個考核資料正常範圍。高於正常資料,說明幹部業績優秀。在正常範圍之內,屬於業績良好。低於正常範圍,就是工作能力有問題了。

“任何一種考核辦法,都有其優越性,也有它的弊端。”周大林最後就勸向總說,“關鍵還是看使用這個辦法的人的執行力。同時呢,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個世上沒有完人,咱們不能眼裡完全不揉沙子,不允許別人犯錯誤。錯誤犯了,還得看錯誤大小。業績遠遠大於錯誤,則錯誤可以忽略不計,警告一下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