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欲速則不達(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樣算下來,到底是自己什麼工序都要,大而全小而全,弄的那麼複雜,什麼都管又什麼都管不好合適,還是精兵簡政,專心幹好精加工,減少出錯工序,保證工件最終精度和質量合適?
劉樹文肯定說不過周大林,答應回去好好想想,然後再答覆他。
劉樹文年紀大,做事老成持重。他對老闆不唯命是從,老闆怎麼說就怎麼做,說明他心裡真正裝著工廠,對工廠負責任。這一點無可厚非,所以,周大林同意他回去,考慮好了再來。
現在,劉樹文考慮了已經三天了,也該有個信兒了。
果然,劉樹文已經想明白了。這三天,他去了粗加工牽扯到的所有部門,進行了一個實地調研,一筆筆賬的算下來,他驚奇地發現,周大林是對的。
當然周大林對了。這個賬,他二十年前就算明白了。
劉樹文之所以沒主動來找周大林,主要還是在考慮,砍掉粗加工車間,那四十多臺裝置怎麼辦,人員怎麼辦?特別是好多裝置,都是老程接手以後,採購的新裝置,就這麼當二手裝置賣了,實在是有些可惜。
“這個簡單啊。”周大林就開導他說,“好多給咱們提供配件的廠子,規模都很小。有些廠子,甚至只有那麼一兩臺裝置。他們不是不想擴大生產,是本小利薄,沒有資金。咱們可以把咱們用不著的裝置,賣給他們呀。”
“賣給他們?”劉樹文讓他說了個一頭霧水,問他說,“你剛才不是說了嗎?他們本小利薄,拿什麼來買咱們的裝置?”
周大林就笑了說:“咱們可以先賒給他們呀,他們拿給咱們加工的配件來頂賬。這樣,先不花錢就可以拿到裝置去賺錢,而且,還可以用配件來頂賬,不愁買了裝置回去沒有活幹。你說,這樣的買賣,他們肯不肯幹?”
“當然肯了。”劉樹文不由脫口而出
周大林就又笑了說:“這不就結了?而且,我們把裝置賒給他們,有這麼大的好處,我們要個比市場價高一些的價格,應該沒有問題吧?如果我們把這些裝置弄到二級市場上去賣,是賣不上好價錢的,還要被中間人抽份子。”
“周總,你這一招高明!”劉樹文由衷地說。
論年齡,他比周大林大不少。可是,論對工廠的管理和大局策劃,他自認為比周大林要差的遠了。
其實,周大林這麼做,還有一個考慮,就是他手頭的流動資金,已經捉襟見肘了。把裝置賣掉了,雖然暫時收不回錢來,可他也可以暫時省掉買部分原材料和粗加工的錢,等於變相收回了賣裝置的錢。這樣,原本用來購買這部分配件和粗加工的費用,就可以省出來,填補他流動資金不足這個短板了。
“那麼,去掉粗加工車間以後,這車間裡的百十號工人,我們怎麼解決呢?”劉樹文又問。
他現在,已經從心裡服了周大林,問話裡,已經帶了請教的語氣。
“這個,就得你老兄自己來斟酌了。”周大林說,“精加工車間因為提高了質量,管理人手不是不足嗎?還有,這些閒下來的工人,哪些適合補充到精加工那邊去,哪些需要放到組裝車間去,還有哪些,放到待業大隊,交給勞務輸出公司來處理,你應該比我心裡有數,就不用我再參與意見了吧?”
劉樹文茅塞頓開,站起來說:“我知道怎麼做了。周總,我現在就回去,寫詳細報告,寫好了再過來給你過目。”
周大林就點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劉樹文對他完全服氣了,就意味著他完全信任了他這個老闆,將來生產上面的事情交給劉樹文,他也就比較放心了。
生產上的問題還有好多。比如裝配車間,一個組負責一臺裝置總成的所有裝配工作,既沒有效率,也不利於檢驗監督裝配質量。
他還知道一種更科學的裝配辦法,就是分解裝配步驟,流水線作業法。一個小組只負責整個裝置總成一個或者幾個部位的裝配工作,把這個部位裝配完了,檢驗就可以及時插進來,檢驗合格後,立刻轉到下一個裝配小組那裡去,再由下一個小組,裝配另一個部分。以此類推,裝配,檢驗,轉下一工序,再裝配、檢驗,直到裝置裝配完成試機。
熟能生巧啊。一個工人,你讓他掌握整套裝置,幾百個零件的所有拆裝技巧,過於複雜了,他記住前面的,沒準兒就忘記了後面的。你讓他整天的只拆裝一個部位呢?他能夠很快就掌握這一個拆裝技巧,而且在長期重複同一個動作的時候,可以迅速熟練,這就大大降低了技術要求。同時,也容易找到更省時省力的辦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一個工序一個工序的走,檢驗就容易插入。而像現在這樣,檢驗總不能一個裝配小組派一個,隨時盯著裝配工人工作吧?這得配多少檢驗啊?
這個辦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裝配車間的工人,每一個小組也就熟悉裝置上屬於他組裝的那部分,對其餘部分並不熟悉。
說白了,就是雖是裝配工人,卻並不知道自己裝配裝置的全部構造。這樣的做法,裝置的一些關鍵構造,就更容易保密。即便裝配車間有工人辭職了,去其他真空泵廠幹,也不見得可以說明白臨水真空的裝置,到底哪個地方和別人的不一樣。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高效的,更好的管理辦法。可是,周大林卻沒有和劉樹文談起。因為他知道,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他的改革,需要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有計劃地開始,絕對不能操之過急。
俗話說的好,欲速則不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