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林當然不會交廠子。

不但不會交廠子,他還立馬變了臉。

“給臉不要臉是不是?都給我滾!”

在趙世豪看來,他這是讓自己給說中了心事,惱羞成怒。

這真是好言難勸該死的鬼啊,他周大林願意賭這口氣,願意作死,他也沒辦法。

不過,他守著西蒙三世斷言,周大林撐不過三個月。如今三個月過去了,真空泵還是沒倒。不但沒倒,人家還絕不屈服,就是不給西蒙公司。他回去,怎麼跟西蒙三世交代呢?

周大林不知道趙世豪心裡打的什麼鬼主意,他也沒心情思考這些。

真空泵雖然沒有趙世豪說的那麼危險,但他說的那些,也的確是目前他面臨的問題。他必須拿出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來,讓真空泵迅速度過難關,才能緩解資金困難的處境。

銀行的貸款,肯定不能無限期拖延著不還。延期還款,只能為他爭取一個短暫的喘息機會。他必須在延遲期限到期之前,讓工廠的盈利,大於每年的還款數額,才能保住工廠。

如果,他堅持不用自己的其他資金注入進來,拯救真空泵的話,這的確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

可是,活到他這個境界,金錢對他來說,也就是數字了,提不起他的興趣來。讓自己面臨挑戰,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才有樂趣。

趙世豪要是知道,周大林經營真空泵,只是為了給自己找樂子玩,估計他想死的心都會有。

他這裡處心積慮,以死相搏,人家那裡卻純粹是為了玩而逗著他玩,他還活個什麼大勁兒啊?

那倆貨走了以後,周大林就打電話,把生產部經理劉樹文給叫了過來。他要跟劉樹文商量,把粗加工整個給甩出去這個事情。

也是跟對於倩一樣,事先他就跟劉樹文說過這個事情,把問題說出來,讓對方去考慮解決方案。

工件粗加工自己幹,看似比利大於弊。自己乾的,無論材質還是質量,都心裡有數啊。而且,生產進度可控。特別是趕上有急活了,可以安排粗加工車間加班加點,甚至可以把工廠剩餘生產資源,都往粗加工這邊靠一靠。總之,可以保證訂單按時交貨。

指望外協可就不保險了,成本高不說,質量、生產速度,都沒法保證,廠裡有勁使不上,到時候可就被動了。

周大林不這麼看。

利用外協如何保障生產速度?多找幾家外協單位不就完了嗎?臨水是泵業基地,小加工單位多如牛毛。原先尋找外協單位,只是靠於倩的綜合辦公室,要不就是靠熟人介紹,這才能覆蓋幾家呀?

下一步,他要成立供應部。供應部不是隻買回廠裡需要的東西就完了,還負責尋找更多的外協單位,保證外協產品的供應。

採取各種手段,派人出去滿世界跑,建立相關單位地圖,網上搜尋,釋出廣告……各種手段都用上,找不出一百家來,找五十家沒有問題吧?

只要外協單位足夠多,就不愁供應。而且,單位多了,競爭就會激烈,價格、質量就更容易商量。

至於成本,到底是自己幹成本低,還是外協成本低?周大林就給劉樹文算了一筆賬。

養一個粗加工車間,得配備不少管理人員吧?這些管理人員的工資,你得開吧?管理人員少了,質量就保證不了,生產秩序也不好維持,仍舊會變成過去那種一片混亂的樣子。

現在,一個粗加工車間,車間主任就得有正副兩個,還有生產排程、材料供應、倉儲管理,計件統計等等,只是這些輔助管理人員,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另外,如果想保證出活速度,粗加工車間的規模,就不能小了。

粗加工車間已經有四十幾臺裝置,活多的時候,還是跟不上進度,好多配件的粗加工,還要交給外協單位來幹。

活少的時候呢?這四十幾臺裝置連一半都利用不起來,這是多大的浪費?這個無法調節的淡旺季迴圈,就是個無形的損失!

交給外協單位呢?我只是要這個配件,剩下的管理、供應、倉儲這些輔助,可以全部省略掉。無論淡旺季,都不用考慮工廠損耗。

去掉粗加工,就省下了大量的管理和產品保障環節,把省出來的管理和質檢人員,補充到精加工那邊去。目前,精加工正因為對質量要求高了,增加了檢驗環節,而缺乏這方面的人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