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就接話說:“你和我爸說說話吧,晚飯我做。”

周大林在廠裡太辛苦,總算回來的早,程曉不忍心再累他,想讓他歇歇。

周大林明白程曉的心思,就沒再和她爭,和老程在沙發上坐下來。可和老程說什麼好呢?老程現在百無聊賴,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他竟然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話題了。

還是老程先開口問他:“最近廠裡怎麼樣,可以正常生產了嗎?”

周大林就彙報工作一般,告訴他說:“基本可以維持生產了,但存在的問題還有好多。生產的計劃、排程,好多細節上還不合理,生產效率不高。產品檢驗上,問題更多,檢驗員需要專業培訓,明確職責。品檢部兩個主管,能力、水平不行,還需要培養和物色更好一些的人選……”

他說的這些東西,老程不怎麼懂。在他看來,生產就是活安排下去,能幹出來,幹出來的東西合格,也就行了唄。而周大林講究的,卻是效率和保證產品質量的步驟,這需要詳細的管理手段,精確到每一個工作環節。

老程就是管理幾十人小企業的思維。周大林要做的,卻是一個具有嚴格規定的,精確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工作程式的管理操作流程。他要達到的目的,是不管企業有多大,在這個流程約束下,都可以有條不紊,有序生產。

看出老程不明白來,周大林說幾句,也就懶得說,簡略地帶過去了。

“公關和財會這兩個部門,基本整改到位了。”他繼續介紹其他的地方說,“營銷剛剛理順,還得看以後的效果,持續有針對性地改進。統計、人事、供應、倉儲,我正在物色主管人選,逐一談話,爭取讓他們都能理解我的意圖,把這些新部門迅速建立起來,為整個生產和營銷部門提供支援。”

老程還是不懂,想想就問:“你不首先整頓主要部門,弄這些可有可無的部門出來,有什麼用處呢?”

周大林就解釋說:“這些部門,都是為了保障生產效率最大化呀,沒有這些部門,生產怎麼能搞好啊?

你比如說,我把一臺裝置交給兩個工人使用,這兩個工人使用的好不好?單位時間內,生產了多少合格品出來,報廢了多少產品。損壞了幾回裝置,損壞程度怎麼樣,造成了多大的損失?這一系列的資料,都得有個統計部門來進行統計吧?統計部門把這些資料統計上來,我才能知道這倆工人為我創造了多少價值,去評估他們可不可以留用?”

老程想想才“哦”了一聲說:“我還以為,統計就是隻統計個工人幹活數量,到月底好結算工資呢。”

周大林笑笑解釋說:“那只是統計工作的一小部分。除了你說的統計工資和剛才我說的統計工人工作資料,還要統計營銷資料。簽了多少單,每單的利潤是多少,是否在合理利潤範圍之內,如何改進?等等。另外,庫存數量是不是合理,流動資金有沒有被合理利用?採購資料存在那些問題?工廠的好多東西,都是要靠統計去數字化的。統計部門要為其他職能部門提供資料支援,可沒有那麼簡單。”

老程聽著頭就有點大。原來搞工廠這麼複雜,僅僅一個統計就這麼麻煩。

“那你弄個人事部門幹什麼?”他就又問,“咱們又不天天招人,現在廠裡的人還多的用不上呢。缺人的時候,讓小於去招幾個來不就完了?”

周大林嘿嘿兩聲說:“這個就更不簡單啦。統計部門給了我資料支援,我就會知道廠裡哪個部門,那些人員不合格,需要更換。而且,我要不斷地招人,優勝劣汰,才能留下每個崗位最適合的人選,給每個崗位施壓,讓崗位上的員工感到壓力,不敢不好好幹不是?”

老程直接不問了,這些東西,他沒一樣明白的。什麼都不明白,他竟然敢開這麼大個工廠。這膽子,也當真後無來者了,正所謂無知者無畏啊。

也就在這個時候,吳英下班回來了。

“天天回來這麼晚,大林都沒你忙。”老程看見她就又開始嘟囔,“你看看幾點了?還嫌我生活沒規律,你天天這樣,我生活能有規律嗎?”

“嗨,你生活沒規律還賴我頭上了,你還講理不講理?你在家閒著沒事兒,不會到點先把飯做好啊?”

吳英顧不上換鞋,就立馬反駁他。

“美死你!還想讓我伺候你,你吃現成的。”

吳英還想反駁,迎上週大林的目光,這才忍了,和周大林說話。

“今天怎麼有空啊,回來這麼早?曉曉呢?我去幫曉曉。”

說完了,她直接換鞋去廚房,這場進門開鑼的戰爭,這才避免掉。

吃飯的時候,吳英就開始不斷地唉聲嘆氣,程曉就問她怎麼了?她這才說:“我是可惜我們班幾個挺有前途的孩子啊。要單論學習成績,他們都有考上市重點高中的潛力。可現在升高中,體育成績算分數啊。一千五長跑,原地跳遠,還有單槓引體向上,他們都不行,連及格線都達不到。這樣的話,他們的總成績至少要被拉低二十分。二十分啊!中考成績比別人少了這二十分,升重點高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