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主管會議,一直開到晚上八點多才結束。

佈置具體工作之前,周大林只是具體闡述他的治廠方針和原則,就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時間。

佈置具體工作,各部門首先要做什麼,怎麼去做,他一邊說明自己要大家所做事情的原因和目的,一邊還要就每一個工作的具體細節,和大家商量、解釋,直到大家都明白了,這才算告一段落。

當年的人民軍隊能夠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就是因為軍隊的每一位指揮官,從縱隊司令到連排班長,都知道自己為什麼去打某一場戰爭,要達到什麼目的。

這樣的好處,就是指揮官們具有更大的能動性。具體的辦法各有不同,達到目的才是關鍵。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各部隊之間,可以緊密配合,為完成自己的最終目標,相互很好地協作。

三大戰役,四保臨江,好多戰役,都可以看到這種完美配合的影子。

反觀對手,卻是各自為戰,最終被我方以弱勝強,各個擊破。孟良崮之戰,就是一個典型。

主要原因,就是對手沒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只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在勾心鬥角,官兵連為什麼打仗都搞不清楚。

做副總時候的周大林,在實際工作中,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刻的思考,總結出不少實質性的東西,用於工作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要讓他的部門主管們明白,他們是一個整體,為達到同一個目的在工作。他要讓大家明白這個最終目的是什麼,所有部門主管現在首要做的工作,就是為了達到他們共同的目的。

軍隊管理和企業管理,走到最後,理論都是相通的。偉人的思想,處處閃爍著光輝。

有人說,這是個人崇拜。其實,是真的沒有讀懂偉人著作的真諦。

說白了,偉人思想,其實就是一種管理方法——十分高深和高明的管理方法。

當然了,偉人思想絕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集體思想的表現。這些做事技巧和管理方法,是種花家千年文明的精華。

周大林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意識到了這是一種最高明的管理手段,就足以讓他的管理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上一世,他不善於溜鬚拍馬,都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做到大企業副總。這一世,他不用溜鬚拍馬,有自己的企業來供他實踐偉人思想,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會議結束以後,他和大家一起去酒店吃了頓飯。飯桌上,大家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這是自老程接管真空泵廠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氣氛。

趙世豪為人過於嚴肅,總是給人一種神神秘秘的感覺,讓人猜不透他。他也很少和大家一起吃飯,即便一起吃飯,說話也總是透著一股高深莫測的氣息,讓大家很難和他接近,酒當然就喝不痛快。

和周大林在一起,大家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這位大忽悠,三言兩語就可以讓酒桌上的氣氛活躍起來。

他沒有架子,工作之外,大家就是兄弟,說什麼都行,而且帶頭不著調。要不是程曉就在跟前坐著,他還不知道要鬧什麼洋相。

這也算是一種工作方法吧。

好多領導,工作中一臉嚴肅,工作之外也人五人六,拿自己當塊鹹菜,始終端著架子。這種作風,是很難讓下屬接受的。

當然了,溜鬚拍馬者這時候就有機會了,拼命拍馬屁就是。但作為領導,你絕對聽不到一句中肯的評價,從而愈發覺得自己正確,最終飄飄然起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因為拍馬屁的,是不會告訴你,你已經走錯路了。正直的人始終因為你的架子和威嚴,和你親近不起來,保持著距離,從而謹言慎行,也不會提醒你,你走錯了路。

周大林深知這種作風的危害,那樣還不如不和大家一起吃飯。

所以,他會不考慮自身形象,甚至主動鬧點笑話,出點洋相,來讓大家知道,他真心把大家當朋友,讓大家有機會把心裡想說的說出來,敢於說平日裡不敢說的話。

放下架子,看似簡單,實則很難。

好多領導都明白這個道理,真正做起來,心裡想的是放下架子,其實架子一直不自覺地端著呢。

什麼時候,大家真的敢和你胡說八道了,那才是你真正把架子放下了。

現實當中,幾乎沒有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延安時期的偉人,做到了這一點。可以在田間地頭抽老農的菸袋,可以和紅小鬼擺擺道理……所以,他取得了天下。

因為那時候他是樸實的,心裡恐怕還真的沒有架子這個概念,連不高興發脾氣都是率性的,沒有官氣。

要不是程曉跟著,吃完了飯,估計周大林能帶著他這幫手下,去歌廳嗨一晚上,甚至叫上倆陪唱的小姐姐,那就更可以不分彼此了。

程曉跟著,還是不要過於放肆吧,免得回家挨收拾。

即便如此,回家也沒消停了。

飯從八點多一直吃到十點半,這才結束。周大林偷偷囑咐吳慶林,可以帶著大家去歌廳玩去,費用回來找他報銷。另外,就人家於倩一個女的,你們願意帶她,她也願意去,就帶她去,否則就找車先送人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