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倩的生活(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冬天的時候,冰天雪地,寒風呼呼地撕扯著塑膠紙直響,冷風無孔不入,從四面八方鑽進教室。
教室裡面賽過冰窖,寒冷異常,孩子們坐在教室瑟瑟發抖,最冷的就是手和腳。
有的老師冷得扛不住了,就佈置好作業,自己回房間坐在電褥子上或者炕上取暖。
新式的教師宿舍裡面是床,老式的宿舍裡面是炕,大白天的房頂上的煙囪呼呼冒著的白氣,籠罩著整個校園。
不是老師沒有道德情操,而是老師也冷呀。學生就是最可憐的,再冷也只能硬受著,邊寫字邊哈氣搓手,有的孩子不耐凍,手凍得跟鍋盔饃一樣厚,握筆都很吃力,還有的孩子被凍得直哭,但是疼也得寫作業。
哭,是不管用得。哭完了還得繼續寫作業,有的孩子冷得實在招架不住,就死活不去上學,被父母打紅了屁股,就是賴在炕上,死死抱住炕邊不鬆手。
倩從小就比別的孩子都懂事,不和別人比吃比喝,學習用具也永遠都是最舊的。
不管嚴寒酷暑,她都是第一個到校的。經常穿的衣服都是學校為特別貧困的學生捐贈的,那些衣服不是大就是小,很少有合身的、款式好看的,倩從來都不挑。
倩從小就比別的孩子都懂事,不和別人比吃比喝,學習用具也永遠都是最舊的。
不管嚴寒酷暑,她都是第一個到校的。經常穿的衣服都是學校為特別貧困的學生捐贈的,那些衣服不是大就是小,很少有合身的、款式好看的,倩從來都不挑。
農村的小孩在冬天手和耳朵被凍腫凍爛是很常見的,腳不太會凍爛,但是凍腫是肯定的。
手和耳朵被凍腫凍爛也是很疼的,但是那滋味遠比腳凍腫稍微遇熱後那鑽心的癢要好的多。
班上情況好點的孩子穿的是父母買的裡面帶毛的棉鞋,那種鞋保暖性比較好,防水效果也好一些。
倩家裡沒有錢買棉鞋,穿得都是哥哥穿過的舊棉鞋,也還是母親手工縫製的千層底裡面絮棉花的布鞋。
鞋面上絮的棉花洗過很多次之後,硬邦邦的一點都不暖和。鞋底是用一層層的舊布納起來的,腳下粘一點水,立馬就會滲開,整個鞋底都是溼的,腳踩在裡面,就和踩在冰涼的地板上沒有任何區別。
要是能動一動還能好點,可是上課的時候腳又不能動,整個冬天腳都凍得像個發酵的饅頭,又疼又癢。
疼都能忍受,可是一旦受熱,腳就癢得難受,還不能把鞋脫掉用手抓。
有時實在受不了倩就會跺跺腳。這不是個例,而是那個年代很多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
就那樣一代代的孩子在艱苦的環境中過了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