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倩的生活(第1/2頁)
章節報錯
倩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老實巴交的農民,父親上過幾年小學,母親不識字。
家裡條件不寬裕,可以說貧窮。倩從小一直都是同學眼中的尖子生,在班級和年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她從不惹是生非,少言寡語,不會花裡胡哨,扭捏打扮,就是老師和家長心中的好孩子。
沒有文化的父母本沒有想著讓倩念多少書,家裡本來就窮,再者,農村人的封建思想覺得女孩讀書也是無用,完全沒有必要。
可是倩特別爭氣,從小就懂事,她不善言談,但是心裡有數,知道家裡的情況不好,從不要吃要喝,一心一意專心學習,從不怕吃苦,成績一直很出色,年年得獎狀。
在她不斷地努力下,在學校老師的努力勸說下,父母慢慢改變了想法,也許這個女兒可以給這個貧窮的家庭帶來一線生機和希望,也許女兒可以給他們改門換戶,漸漸地從反對女兒讀書,到支援女兒讀書。
過慣了,過怕了窮日子的父母也實在不希望女兒過上和他們一樣永無止盡沒有希望的困頓生活,希望女兒脫了農村這層皮,他們才下定決心,無論是求人借錢,還是砸鍋賣鐵,都要供女兒讀書。
以前農村人最怕的就是難熬的冬天。那時候的冬天是真的冷,還沒到陰曆的十月份天氣已然寒冷異常。
通常家裡的大人在廚房裡做飯時,都會遇到很大麻煩。切菜時,切著切著案板就結冰了,刀子會在案板上打滑。
剛用熱水把冰擦拭掉,瞬間又結冰了,又得用熱水擦拭。擀麵時,面被凍得沒有了筋性,一個沒注意,麵餅就被擀破了,雙手凍得通紅通紅,還得重新擀麵,這些麻煩事每一個農村婦女都會遇到。
那時候的北風特別的狠,真的像刀子,劃拉在臉上,讓人生畏;那時候的雪也特別多、特別的大,往往說下就下,紛紛揚揚,一旦下起來就沒完沒了。
幾乎整個冬天家家戶戶門前的房簷上終日掛著兩米多長、弧形的冰柱子,在冬日裡這也是一道亮麗的景觀。
大冬天裡,出門的農村人都是全副武裝,穿上自己縫製的棉襖,棉鞋,戴上用棉花縫的套袖,兩隻手操在套袖裡,頭頂著圍巾,縮著脖子,戰戰兢兢地走在風雪路上。
男人、男孩子,頭上裹著灰色或者黑色的拉毛圍巾;女人、女孩子,頭上也都裹著拉毛圍巾,但是大多數都是紅色的,上了年齡的老人大都裹得是棕色的。
厚厚的拉毛圍巾就是那個時代的標配和記憶,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大人和有點記憶的小孩都不會忘記。
。再窮不能窮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先進理念。在幾十年前,這種先進理念還沒有深入到農村。
農村人有多窮,村裡的學校就有多窮。倩讀小學的時候,她們的教室是用一間破廟改造的。
其實也沒怎麼改造就是把裡面的神像搬走了,剩下一個空蕩蕩的房子,在裡面用殘缺不全的磚塊搭建成柱子的樣子,在上面放上長長的木板,板凳都是學生從自己家裡帶的,每天上學抱來放學抱回家。
教室是破舊的,桌椅板凳是破舊的,黑板地面是破舊的,窗戶是破舊的,破的連塊玻璃都沒有。
窗戶上的木頭框框在天氣暖和的季節就是光禿禿的。到了天氣變冷的時候,老師便讓學生們自己從家裡帶塑膠紙釘窗戶。
可是大多數學生的家裡都窮,很少有人能帶來大片的塑膠紙,老師就把一片片小塑膠紙拼起來,用鐵釘釘在窗戶上,抵擋冬日得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