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走向發展之路 (四)(第1/3頁)
章節報錯
與春同行六十年
第一百零九章
走向發展之路(四)
於洋把楊師傅、劉師傅和邢雅雯請出來,四人沐浴在朝陽裡開心地站在車邊聊著什麼。雖然小北風瘦瘦的,可他們都沒在乎,都是心裡熱乎乎的,都一樣的高興,都希望企業發展起來,都相信只要企業發展起來,車老闆不會對不起自己。
車宏軒迎著小北風快步走過來,沒戴帽子,耳朵被凍得貓咬似的,他不得不用兩手捂上,把圖紙夾在腋窩下。
車宏軒走急了,喘著粗氣來到幾人面前,縮著脖子說:“天冷,我們上車說吧。”
大家上車,由於打著火放著熱風,車裡暖融融的。
車宏軒回頭把圖紙遞給楊師傅說:“你先看看這份圖紙,然後我們再走。打的是三號圖,字很小,免得汽車顛簸看不清楚。”
楊師傅一副迷惑的表情接過圖紙認真看起來。他好生奇怪,現在還沒去甲方那裡哪來的圖紙?
車宏軒看出楊師傅的表情,扭頭解釋說:“是這樣,這是去年我談的專案。設計院的設計方案有個半球玻璃屋頂造型,甲方要求的施工方案又比較特殊,好幾個單位都沒能搞出二次設計,我就跑到北京給搞了個方案。後來由於甲方態度變得冷淡,我以為沒戲了就一直沒再去聯絡。”
於洋說:“其實這種事應該堅持到最後,只要甲方沒把合同簽出去就應該有希望。我們銷售行業普遍認同這樣一個道理: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應該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車宏軒笑了說:“我不那樣認為,沒有希望的事再賴唧唧、黏糊糊的只能是降低自己的身份。”
於洋認真地說:“再有這樣專案交給我去談。”
“行啊,以後這方面工作交給你。”車宏軒點點頭說,“確實沒想到甲方會給我們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當然,這個單位計劃處領導和我是校友,當初聊得很好,否則我也不會下這麼大力氣去搞設計。別看就這麼幾張圖紙,我可用了半個多月時間,花費了上萬塊。說句實在話,這個甲方我們既沒有合作過也沒有特別硬的關係,沒辦法預測結果。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是幹這個的不能無動於衷,往前走吧,哪怕有些損失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我現在可以跟大家交個底,這個單位翻臉不認人,捉摸不透,機構重重疊疊,搞不清誰說了算。”
於洋說:“我認為計劃處就是個權威機構,說不定你的那位校友會起到決定性作用。”
“但願如此!”車宏軒笑了附和說。
於洋卻仍然非常認真地說:“有時候就是這樣,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撞大運吧。”車宏軒又應付一句。
楊師傅還在認真地看著,至於車宏軒和於洋說什麼他壓根就沒去聽。
劉師傅坐在楊師傅身邊,楊師傅看的時候他也在看,聽見車宏軒的話,他客觀地講:“不管什麼情況我們都得參與,我們不擔心別的,就怕沒活幹。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雖然以前我沒搞過這方面設計,但我非常清楚,我們的鋁門窗技術目前來說在國內還是最先進的。”
楊師傅看完把圖紙遞給李師傅,抬起頭看著車宏軒問:“這個網架圖是哪裡設計出來的?”
車宏軒看著楊師傅回答說:“這是我從北京搞回來的。”
楊師傅說:“據我瞭解,我們這裡目前還沒有能搞出這個方案的設計部門,憑藉這個,這個工程別人幹不了。”
車宏軒高興地問:“會嗎?”
“一定會的,這是科學。”
“好,開路,我們邊走邊聊。”車宏軒很高興地說。
汽車慢慢駛出體育場坑坑窪窪的砂石路。
車宏軒仍然很興奮地說:“鋼結構部分別說我們,就是鋁窗公司也幹不了,這個我知道。為搞出這個設計,我找過研究所領導,腦袋晃得撥浪鼓似的,就連哪裡能搞出這方面設計都不知道。後來我透過商業大廈找到鋼結構工程公司,順藤摸瓜才找到北京一個大學搞出這個方案。”
楊師傅說:“這個設計很厲害,尤其後邊的強度計算書,很複雜也很有說服力。出於保密的角度,我們應該要求甲方不要將這份圖紙擴散出去。”
車宏軒說:“來不及了,我早就交給甲方了。”
楊師傅說:“有了這個基礎,任何一家幕牆企業都可以施工。”
車宏軒問:“採光頂那部分圖紙設計是不是也很麻煩?”
楊師傅說:“不麻煩,按照鋼骨架的走向,我們的三角形玻璃一反一正,這樣遠距離就看不出是折線的。按照甲方要求選擇一種進口透光率低一點的鍍膜玻璃,以儘量減輕溫室效應。為了保證安全,應該選用夾膠玻璃。為了保證節能保溫,還要加一層中空玻璃。有了這套完整的設計方案,我們應該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
劉師傅簡單看完抬起頭說:“看不出來,你個搞管理的竟然能搞出這麼好的方案。”
車宏軒笑了說:“逼的,沒辦法。”
楊師傅說:“不容易,一般人找不到這個設計院。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你們這些老同志如果不離開鋁窗公司,說不定現在情況會更好些。”
劉師傅說:“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這是企業經營者們的共識。”
幾人邊聊邊開車前行,半個多小時後來到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