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奮進的時代 (五)(第2/3頁)
章節報錯
“講的有道理,你負責把這些工作交代給人事科,讓他們聯絡技校有針對性地開班。”
“好的,一會上樓去就去人事科。”
“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大幹一場。”
“決定我們能不能幹出更大的業績,主要取決於對人員的管理。”
“很有道理。這件事綱舉目張的道理。”
沈經理忙得滿頭大汗,急匆匆走過來笑著問:“你們倆天天在一起,從辦公室談到車間,有那麼多話嗎?”
梁經理笑了說:“想起點問題隨便問問。”
沈經理說:“下午不能開會,我和李總都離不開現場。改在晚上吧,加個班。”
梁經理點點頭說:“只好披星戴月了。”
下班前,辦公室曲主任按照梁經理要求,親自帶人去四食堂給參加會議的領導打來飯菜。
五點鐘下班後,領導們陸續吃完飯,六點鐘準時來到二樓外賓接待室開會。
首先由李總彙報特區生產線情況,他扶扶眼睛低下頭看著本本說:“關於裝置安裝、除錯和投產,技術科與特區廠已經協商好並拿出了報告,明天交給梁經理,如無不妥,批示執行就好了。工作進行得很順利,計劃下月十五號開始試生產,年產量可以達到三千噸(鋁型材)。”
梁經理高興地說:“我們李總工程師南征北戰,率領一幫技術人員不辭辛勞,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完成了國內第一條鋁型材生產線的安裝,這不僅是我們鋁窗公司的大事,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大事,值得我們驕傲。我們應該建議大公司史志辦把這件事寫進集團的發展歷史裡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記住這件事。”
吳領導點點頭說:“應該應該,往大了說,應該可以記載在中國鋁門窗行業發展歷史上。”
大家都笑了。
李總從來不喜歡這些客套話,他彷彿沒聽見,擺擺手表情依舊很認真地說:“因為行業標準的關係,回來的時候我到北京停了一下。我在北京得到一些確切情報,很重要,對我們的發展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據悉遼寧、山東還有廣東,將有十幾條生產線會在明後兩年引進來,屆時我們一家獨大的局面將會改變,鋁型材將不再會是賣方市場,我們必須拿出對策。”
梁經理警覺地說:“這一情況和上次沈經理講的差不多,都在提示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發展,壯大我們自己的實力,使我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放在最後研究。”
李總見梁經理不再說話了,繼續說:“第二個情況,根據國家開闢沿海經濟開放區的精神,這些地區已經在引進鋁型材,並開始組建合資鋁門窗企業,這對我們將形成激烈競爭。我們要加快在這些地區組建門窗公司,擠壓這些新對手的生存空間。”
梁經理點點頭說:“我們今天要拿出對策。”
李總工程師繼續說:“特區要建設一座貿易大廈,將全部使用玻璃幕牆,這是國內第一次大規模的外立面玻璃裝飾。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行業,技術競爭已經開始了。我們必須佔領技術高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以後競爭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我建議在研究所設立幕牆課題研究小組,在技術科設立鋁門窗和幕牆技術標準課題小組,一定要在今明兩年完全掌握幕牆技術並制定出企業標準。如果有條件,我們應該設立玻璃幕牆、石材幕牆和鋁塑板幕牆的大型樣板間。”
梁經理贊同地說:“這些問題不需要再研究,李總你著手安排,調兵遣將。大公司主要領導已經表態,但凡我們要用的人,只要不使新機科研受影響,全力支援。至於錢,你與車經理協商,只要花費合理,我相信車經理一定會想辦法解決的。”
李總繼續說:“現在已經有廠家出高薪到我們特區企業去挖技術人才,所以我們外派的工程技術人員政治上要有保證,既要避免人才流失,又要避免吃裡扒外。據我瞭解,已經發現外地聯合廠有設計員利用業餘時間給外單位搞設計的。不言而喻,這不僅敗壞了風氣,還會使技術洩密。我們應該管住這種事,素質不好的設計員不能外派。”
梁經理想想說:“我們要制定政策,今後外派設計員要經過政審。”
吳領導點點頭說:“同意。但是,這種事不僅外地聯合廠要管好,家裡也要防微杜漸。為了更有效地管好乾部,我建議向大公司提出申請,給我們配備專職管紀律的副職。”
“同意,”梁經理說,“以後外派技術員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政審。”
李總工程師繼續說:“自動門在國內已經開始使用,我們也已經組建了分廠,但要馬上組建個研究班子,先期以引進為主,後期搞出我們自己的產品,替代進口。”
“很好。”梁經理點點頭說。
李總工程師接著說:“以上零零星星說了幾件事,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居安思危,不發展就會沒飯吃,我們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儘快提高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