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聳了聳肩:“吾原本是想,透過圍攻雁門關,從而逼迫皇太極放棄忻州府,回援雁門關附近,這樣我可以召集各路大軍,包括宣府在內的近七萬人,共計十萬兵馬,在雁門關處決戰,殲滅滿清大軍。”

李元輕輕呼了一口氣,依然踱步於帳內:“但是我好像低估了皇太極等人的決心——拼死一戰的決心!”

譚謙此時已經是一臉疑惑,聽李元的意思好像也沒有料到皇太極敢於糾集人馬,決一死戰。同時也否定了自己提出的遊擊作戰方略,其雖好,但是不適合現在的大軍目標。

“大人想要依靠從蒙山做文章?”一旁的朱庭腦子倒是轉的極快。

“然也!”李元撫掌而笑。

整個大局來看,看似是滿清和大明之間的作戰,但是現在已經變成皇太極欲滅李元而後快的大戰了。

一旦戰略目標從概念化的家國變為具體化的個人,那麼領導者的思維就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具象化個人的影響。

這樣一來,實際的戰略佈局上就會拋卻大局,以一人之存亡代替大局之勝敗。

佛曰:皇太極,著相矣。

“我大軍目標,石嶺關北,揚古利與達海部五萬餘人!”李元大手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大圈,將從蒙山去也劃了進來:“孫傳庭部萬餘大軍,聯合我部三萬餘人,在石嶺關北麓地區,一舉將皇太極

^0^ 一秒記住【】

左翼部隊殲滅之!”

當初在真定府一晤,李元和孫傳庭已經擬定過計劃,孫傳庭率軍駐紮在從蒙山的目的,就是防備李元大軍被人合圍。

現在皇太極大軍壓境,那麼李元就要先破其局,在滅其軍。

南北夾擊,在皇太極的包圍圈未能成型之前,先將其捅上一個窟窿!

“若要消滅北面揚古利的大軍, 還要有人在正面牽制皇太極的圍剿,”譚謙站起身,一拱手道:“末將願意率部斷後,阻擊皇太極大軍!”

“此重任......此時無二人選,”李元看著這位太原府指揮使,神色灼灼:“但是我不能給你留太多人馬。”

李元手上本來就沒有多少人馬,必須在手上留夠人手,以最大程度消滅北面滿清大軍。

“三千足矣,”譚謙笑道:“末將曾隨韓首輔在山陝蕩寇,若論與滿清正面對決,沒有把握,但是若論山間遊擊,偷襲騰挪,絕對不負重任!”

“到時候,我會以三聲響炮為號,收到訊號,你可率軍北退!”李元沒有多的承諾和囑咐,大戰在即,譚謙作為一任指揮使,當有赴死的決心和成大事的信念。

“末將記住了!”譚謙一躬身,乾淨利落,並無一絲猶豫。

一旁的薛勇和朱庭皆是默然。

親,本章已完,祝您閱讀愉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