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已經將手中的所有籌碼都打了出去。

大明乾興元年二月十三日,天陰,北風凌冽。

皇太極所部滿、漢、蒙、八旗除了五萬人留守忻州府,剩下十萬餘浩浩蕩蕩,兵分三路向著石嶺關進發,力求一戰將李元絞首。

此戰之前,滿清高層已經研究過石嶺關的地理特點。

石嶺關山勢連線東側太行山山脈,南面險峰嶙峋,所以天然的少了東側和南側兩個迂迴斡旋的選擇,而若是敵人來攻,必須直面其大軍,若是敵人以兵力強壓,則守方無處可退,只能迎面而戰。

故而皇太極親自帶領中軍部隊,鑲黃旗,正黃旗共計三萬餘人,從正面進發,其餘兩路分別由揚古利和達海率領,從北方側翼包圍石嶺關。

這樣一來,既可斷絕李元部從石嶺關北突圍的機會,又分割從蒙山的孫傳庭大軍,防止其支援。

“石嶺關山勢崎嶇,不適合騎兵作戰,臣以為,我軍應當就地駐紮在山麓位置,而進山作戰時,應當以步兵在前,弓手在後,互為支援,逐步蠶食李元大軍的活動範圍,使其最終落在我軍的包圍圈之中!”武拜跟在皇太極身側,對著面前的嶙峋山勢提出自己的意見。

此次,正白旗副都統武拜和鑲紅旗副都統勞薩跟在皇太極左右。

“騎兵駐營在山麓,以拒馬陣為先頭,面向山間,”皇太極讓人將地圖鋪陳在地上,幾人圍坐,共同參詳:“我方分出三萬餘步兵,從此處進發!”

皇太極手指在山麓西側移動:“派人去旨給揚古利和達海,讓他們從石嶺關南側全力進發,逼迫李元大軍與我正面作戰!”

滿清眾人心中知道,騎兵在此處無法發揮出自己的絕對實力,只能先以步兵為主,將明朝大軍逼出駐防圈,然後在順勢以騎兵剿滅!

皇太極言罷,起身望著遠處層松浸染的林地,北風劃過,倒伏一片,好似千軍萬馬在其中奔騰一般:“此戰,吾必斬李定國!”

————

而此時,石嶺關深處,李元已經接到皇太極大軍將此處包圍的訊息。

“大人,石嶺關內雖然地形複雜,敵人一時間無法尋到我之蹤跡,但是其從兩個方向包圍我部,以上策論,不應與其相持,儘早擺脫其包圍!使其疲於奔命!”譚謙這些日子一直跟在李元左右,作為太原府指揮使,行軍經驗豐富,且對忻州府附近地形極為熟稔。

“如何擺脫?”李元靠坐在椅子上,以手撐顎,好似完全不將近在咫尺的敵軍放在心上。

帳內除了譚謙,還有原葦澤關千總,現太原府錦衣衛指揮同知朱庭,以及李元的親衛統領薛勇。

“分散兵力,小股作戰,遊擊四方,”譚謙一連說出三個詞語:“以最大限度的迷惑敵人,同時在區域性作戰時,實現以多打少,以快打慢,以達到消耗其有生力量的戰略目標。”…

譚謙的話令原本神色淡淡的李元雙眸一亮,這種戰術倒是非常適合山地和林地之間的作戰,若是以後世偉人的總結之語來說,那就是游擊戰術了。

“倒是一個好辦法!”李元先是一笑,而後皺眉道:“但是有一個問題,滿清至少有十萬人向著石嶺關進發,我等不可能一直迂迴避戰,不出三天,我們可迴旋的縱深就會被壓縮至最小,而後陷入敵人的包圍圈。”

李元一邊說著,一邊起身走到地圖前,以手劃圈:“這是石嶺關,我們目前能迂迴的範圍,只有這些。”

“所以是時不我待!”李元拍了拍譚謙的肩膀:“不過我原本的計劃,也被皇太極這一步險棋給打亂了。”

帳內眾人此時都靜靜看著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