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元入晉,守禦龍城(第1/3頁)
章節報錯
三天以來,整個三晉大地中南部風聲鶴唳,達官貴人,豪族富戶丟下祖宅大業,攜家帶口向著南部的平陽府而去,甚至有些悲觀者已經越過黃河,過潼關入了河南境內。
而大部分窮苦百姓,則是家徒四壁,只有守著那一畝三分田地,想要苟且著姓名,好歹過活吧......若是背井離鄉,則賣兒賣女,以身為奴是能夠過活的唯一辦法。
太原知府鞏道貴這三天夜夜驚夢。
而自從得知大同府陷落,毛文龍為先鋒的訊息之後,鞏知府就知道雁門關也絕對守不住,甚至忻州府的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到第三天時候,忻州府被圍的訊息傳出,到現在十餘時辰過去,忻州府存亡已經不是太原城能掌控的,甚至太原府自己的命運已經是危在旦夕。
鞏道貴這些天已經和太原指揮使,山西道守備官等人商議了不下十次,而得出的結果就是:若建奴來攻,而朝廷沒有援兵前來,太原城十天之內必然失守!
得出這個結論,並不是山西諸將官貪生怕死,想要苟且活命,而是對局面進行通盤分析之後的結論!
糧食問題是最為迫切的。
因為太原府沒有糧食了,甚至十天的存糧都沒有。
去歲,韓爌任山陝總督之時,為了快速順利的解決山陝流民和暴亂問題,將整個山西的糧食統一收歸總督府調配,用於鎮撫和收買人心,當時雖然取得了良好的結果,極短的時間內就將流民暴亂鎮壓下去,但是也為山西的糧食虧空埋下禍根!
不要說升斗小民家中無糧,那些三晉富商家中糧食也是韓爌給收了個乾乾淨淨。當時民間對於韓爌此舉就有極大的怨念和不滿,但是當時局勢危急,雖有人上奏彈劾,但是朝廷顧全大局,並未理會,到後來其回京就任內閣首輔,更是無人敢將舊事重提。
現在......壓力都來到了鞏道貴的肩膀上。
太原府,知府衙門。
“韓虞臣誤我大事啊!”鞏道貴與太原城諸官商議大事,論及糧食問題,忽而憤然怒喝,一拳砸在桌子上,上面杯盞震動,水漬濺起。
因為此事關係到的,不止是在座幾個官吏的烏紗帽和身家性命,而是整個三晉百萬黎民的活路。
“大人,朝廷的援兵何時能到?”太原指揮使譚謙一臉的疲憊之色,坐在鞏道貴下首位置,喝了一口熱茶,其剛剛巡防營地回來。
“最近的援兵,是河南道兵馬,但是大軍行進,就算是星夜疾馳,最快也要七八天才到太原府境內,加上朝天調令中間的延誤時間,恐怕等大軍到來,我等全都已經戰死沙場,此處已經是皇太極臨時行在了!”
餘禮是山西道指揮都司,按照官銜,應當是在座所有人中最高的,說話也毫無顧忌。
至於山西巡撫一職......自從韓爌離職,就一直空缺了!
而鞏道貴作為最高文職官員,自然有節制武官的責任和權力。
“朝廷若是選派總督,除了韓虞臣,就是李定國,應當不做第三人選,但是韓爌為首輔,不可輕動,所以李定國當為總督......”
鞏道貴長嘆一聲,李元縱然天縱之才,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就算是李元親率大軍而至,恐怕抵達太原城下的時候,看到的就只剩下斷壁殘垣了。
太原府通判廖保定看了看眾人,躊躇道:“不然,我等早做打算?”
“早做打算?”鞏道貴看向自己的副手,語氣也變得冷冽起來:“何意?”
“百姓先行撤離,”廖保定嘆了一聲:“總不能明知死局,還要讓數十萬百姓隨我們一同在此堅守吧?”
廖保定此語算是老成謀國,但並不為人所喜。
鞏道貴搖搖頭,語氣堅決:“我等與太原城共存亡,百姓若走,則軍心渙散,人心不穩,到時候(本章未完!
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元入晉,守禦龍城
,數十萬百姓出逃,平陽府,懷慶府,潞安府皆亂!於大局不利!”
“據城堅守,等待援軍吧!”龔道貴深深吸了一口氣:“到時候縱然身隕,吾等也可面東而拜,無愧於君父!”
餘禮則是緊緊握著拳頭,老弱病殘皆算,三萬餘兵馬......面對數十萬大軍。
守?
無異於坐以待斃!
“還不如率軍在白馬山一代與建奴殊死一搏!還有一線生機!”
餘禮關隴士族族出身,脾氣秉性向來如此,故而對於頂撞,鞏道貴也已經習慣。
“先等一等斥候的訊息,”譚謙一向較為謹慎:“今早下官已經派了人手出去!”
正在幾人說話時候,侍衛急匆匆來到門口,慌亂之中甚至差點磕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