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大朝會的日子,也是先皇駕崩之後在京官員與新皇子的第一次會面。

朝廷已經提前下了詔令,所有各地官員,不論武文各司,應當盡忠職守,不得以新皇登基之名義須臾離開駐地,以保證地方安定,保證人心安穩,。

當然,各地藩王也已經相應的被嚴令閉府不出,為先皇齋戒了。仟仟尛説

當天一早,李元便和祖怡萱一起進宮,但是到宮門口之後,祖怡萱等京中命婦先行被帶入東華門,直接穿過文淵閣旁邊的三重門,過奉賢殿,直入後宮了。

而李元等京中大臣則在東華門肅立,待一個時辰之後,才在科道官與監察御史的監督下進入皇宮。

李元跟隨大部隊進入皇宮之時,走在御道上,只覺得先皇駕崩,新皇登基之後,整個皇宮的氛圍好似都變了一般。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話對於文武百官如此,對於在宮中伺候主子的宮女太監們來說,更是一句至理名言。他們從來沒有什麼主動的選擇權,只能緊緊的圍繞著宮中權勢最大者,生老病死,皆是其一句話的事情,心中所想,手中所為,無時無刻,都是為其所謀,好似這一條命,從生到死都是為一個人服務。

乾興?

乾曰天,陽之意。

興曰起,奮之意。

前些天,新皇的年號已經定下來了,而年節剛過,故而從新皇登基始,就是大明乾興一年了。

李元嘴裡唸叨著這個年號,看起來太后心中希望大明再現仁宣之治,或者萬曆中興的局面。

“殿閣大學士,在京三公九卿,科道諸官......依次進殿!”

在李元走神的時候,王恩的聲音響起,御馬監總管的地位在太后垂簾之後依舊穩固,李元對其印象深刻,其多次和李元有過聯絡,而當初爆炸當晚,就是其去府上通知進宮,對先皇也算是忠心。

在太后手下依舊掌管內宮侍衛,擔任總領侍衛統領職,可見其能。

跟隨眾人進了大殿,李元望著上首中央的龍椅,上面空無一人,而御座背後多了一道金綢綵鳳的寬大屏風,太后就坐在那裡。

內閣的意思是新天子朱慈霖還未滿一歲,算起來才剛剛八個月,故而不便露面,一切登基儀式從簡,待天子親政,再行告天祭祖。

在韓爌的帶領下,百官向著空無一人的御座行禮,也向著屏風後面的太后行禮。

“諸卿平身!”太后的聲音響起。

平順,溫婉。

“太后千歲!”

韓爌等人起身之後,魏忠賢手持旨意上前。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魏忠賢一開口便是帝王旨意。

殿內劉一璟眸光一閃:先皇駕崩,新皇襁褓之年,哪裡來的皇帝詔曰?

目光移動,劉一璟看到韓爌老神在在立於其身前,魏忠賢現在讀的這章聖旨,想必就是出自韓虞臣之手!

“朕聞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備資四德之賢......諮爾皇后張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朕以聖諭,以皇太后垂簾,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魏忠賢聲音宏大,唸完之後緩緩收起聖旨。

“臣等領旨!謹遵聖皇旨意!”

韓爌率先躬身叩拜:“恭迎皇太后垂簾!”

韓爌身子一動,其餘人皆是急忙跟隨下拜:“謹遵聖旨!”

一時間,殿內皆是一片迎合,下拜。

一旁的劉一璟雖然皺著眉頭,但是也不得已下拜領旨!

但是內閣次輔的心中已經是怒火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