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百姓死難?千秋基業!(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朝天啟四年的正月,帶給人們的感覺是驚懼和恐慌。
短短十天之內,宣府、大同接連被破,官軍望風而降。建奴和蒙古騎兵在短短數天之內,劫掠人口三十餘萬,糧秣近萬石,家畜財帛更是不計其數。
自從老奴起事以來,大明朝第一位知府品階以上的官員反叛,都督府總兵官品階官員率部投降,同時暗通親族,內外勾結,大破雁門關,兵鋒直指太原府。
一時間,天下人心惶惶。
目前,京畿百姓們能期望的,就是鎮遼侯到來之後會不會將敗壞的局面穩定下來。
————
遼東鎮遼侯府,軍議廳。
遼東副總兵官品階及以上的將官皆在。
“除曹文詔帶兵繼續鎮守遼東,其餘總兵官,”李元端坐於最上首,環顧四周:“景茂財、盧甲、唐有望、盧象升、趙乾、李開山,你六位率軍與我南下!”
從接到宣府城破的訊息,李元便開始計劃部署遼東和南下護衛京師的計劃,思來想去,除了曹文詔之外,無人能夠代替其在遼東鎮守的職責,葉向高安排在遼東的四大知府都不是什麼易與相處之人,曹文詔經年持重,如何周旋,輕重關係能夠把握,也是李元最放心的地方,而景茂財,盧甲等人則是一直跟隨李元征戰遼東,用起來也是順手,故而留曹文詔在遼東,其餘人南下是最好的選擇了。
“諸位可有異議?”李元看著廳內隨自己征戰數年的同僚屬下,語氣溫和。但是在廳內之人耳中,而是一眾不容置疑的感覺。
經年追隨,眾人對於李元,都有一種無條件服從的下意識反應,當然,除了曹文詔。
共起於微末,有時候兩人之間的感情和關係不是常人可以揣度的。
“遼東兵將不需要駐留太多,吾手中的萬餘兵馬,還可以分出一部分,隨大人南下,”曹文詔一身淡紅色便服,表情看起來嚴肅異常。
對於朝廷關於李元南下的調令,曹文詔心中有一種不安,或者說莫名的警惕,遼東乃是李元根基,離開了遼東,京畿之地,山陝山區都不是李元所熟悉,萬一出了什麼事情,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下意識的想讓李元多帶一些兵馬。
“不用,宣府絕對沒有太多建奴人馬,只是重在劫掠而已,”李元搖搖頭,補充道:“遼東乃是吾等根基,重中之重,老曹,你的職責更加重要!不能掉以輕心。”xqqxs8.
既然李元這樣說了,那麼曹文詔也不好強加,只是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大人,火器是否需要隨軍攜帶?”盧甲有著發愁:“火炮和火器軍械過於笨重,如果是長途行軍,怕是會耽誤行軍速度。”
“十門火炮,其中三門留給老曹,其餘的我們帶上,”李元的計劃中,火炮乃是對付建州,蒙古騎兵的絕對利器,一里地之內,火炮無敵!
“至於行軍速度,我們不需要太急,保安州的防禦工事已經建起來了,建奴一時半會不可能突破,而太原府距離太遠,就算我們不要火炮,千里急行,也不可能及時支援,”李元語氣舒緩,落在眾人耳中,聽不出任何焦躁或者擔憂。
接下來便是具體的行軍計劃和作戰事宜。
在座皆是宿將,不論是經驗還是謀略都是上乘,而且在對建奴德作戰中素來佔據上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一直到深夜軍議會才堪堪結束。
“明日午時,大軍出發,”李元起身,環顧諸人:“你等會好好準備,此次出軍,乃是我等出遼第一戰,務必上心,此乃重中之重!”
“末將領命!”
不多時,眾人散去,獨獨曹文詔留在廳內,久久未動,而李元也未曾離去,只是靜靜端坐品茶。
“定國,此次出遼,你內心是否早有計劃?”良久,曹文詔率先開口。
“老曹你太過高估我了,”李元搖搖頭:“建奴遠走,我也沒有料到這麼快就能和蒙古科爾沁部達成聯合,南下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