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城門大開的雁門關(第1/2頁)
章節報錯
雁門關位於明忻州府北四十餘里山地之中,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唐書·地理志》描述這裡“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
有明一代,其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十餘里。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三道大石牆和二十五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這幾天邊防警報接踵而至,使得雁門關也變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已經好幾天沒有在開放邊城了。
也相應地,雁門關東邊供奉戰國名將李牧的靖邊祠這幾日倒是香火旺盛,衛所兵卒,隨軍屬結伴而來,想要透過求神拜佛,讓李大將軍保佑雁門關平安。
雁門關守軍只有大約三成為世襲軍戶,其餘大部分都是謫發、抽籍而來。相比於世襲的軍戶,因罪充軍、簡拔民戶為軍的,只會在心理上攜帶和牴觸軍事行為,更別提什麼軍事素養了。
而衛所制度下,其是兵農合一,屯守兼備的軍隊,要實現軍事、生產這兩項功能,也必然採取駐屯這一形式,而雁門關的現實情況是山地多崎嶇,絕頂盤旋!
韓爌當初來雁門關巡視,看了地形之後第一句話便是:此地可有屯糧乎?
而答案呢?
不止是雁門關守備官毛化器,就連門口蓋碗茶的老漢都知道,雁門關與虎域口的區別只在於地勢優越,其餘地方毫無優勢,甚至不如。
兵將?甲器?糧秣?援軍?
皆無!
大明天啟四年正月十日。
剛從靖邊祠回來的毛化器現在已經是進退兩難了。
原上司太原總兵昨日給自己來信,提醒自己,總督韓爌要讓忻州府指揮僉事代替自己守衛雁門關,而自己因為是毛文龍同族,要解除兵權待參了。
毛化器站在雁門關高出,環顧四方,山峰險峻,白雪皚皚,江山如畫:“如此大好河山啊,可是沒有吾容身之地啊!”
摸了摸袖中的兩封信,一封是太原總兵的,另一封是毛文龍的。
今天一早,收到毛文龍的勸降信的時候,毛化器第一反應是將其燃燈焚盡,但是在下一秒卻猶豫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現在是韓爌要將自己逼到絕路,毛文龍卻適時給自己遞來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大人,衛所中又有人鬧事了,”身後的衛兵來報:“存量已經見底,忻州府的運糧又遲遲未到,現在人心惶惶。”
“無妨,”毛化器毫不在意:“通知衛所糧庫官,一個時辰之後,發放糧食,吃飽喝足,才好辦事!”
“大人,糧庫管說,放糧的話,如果信州府沒有進一步的補充,咱們的糧食堅持不了三天的!”
“那裡這麼多廢話!”毛化器扭頭,語氣變冷:“照辦就是!”
“是,大人!”
輕聲撥出一口氣,瞬間在空氣中凝結成霧氣,使得毛化器的表情也變得陰晴難測。
是夜酉時三刻,天色大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