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諸臣從新歸班。

皇帝從偏殿緩緩踱出。

“諸位愛卿商議得如何了?”小皇帝面帶微笑看著殿內諸位大臣,方才在偏殿時候,小皇帝已經想好,無論如何,要按照最高規格的封賞,給予此次遼東大捷的諸功臣。韆釺哾

“回聖上的話,此番遼東大捷,諸等功臣皆為戮力同心,”葉向高為眾臣之首,此時應該他來回答小皇帝的問題:

“遼東大捷,李元為首功,依故事論,當以郡侯賜之,其長子世襲,其餘子女皆可封伯,但不可世襲之,另領丹書鐵卷一張,以示其功勳卓著,李元其妻當為郡王妃,令一次性賜其家宅米五千石,綢萬匹,綾羅珍寶自有規矩,可依其辦理。”

李元本身的官位已經封無可封,總不能一個在外領兵的武將封一個兵部尚書吧?所以以葉向高等人的看法,給一個郡侯是最好的賞賜,另外世襲這個條件也算是相當優渥了。

“自總兵官李元以下,遼東各處鎮守,副將,遊擊將軍,守備官,千戶,百戶,皆官抬一階,總兵位及以上者,令賜鎮國,輔國,奉國將軍爵位,其妻賜封相應鎮國夫人......各官階金銀賞賜,自有吏部和禮部章程,綢緞綾羅另賞之。”

“另外因戰事危急時刻將官所作承諾,內閣已經商討過,可全部一次性給予兌現,”洪承疇在遼陽城頭做出的承諾,當天就已經經過韓爌簽押,千里加急,送到內閣審閱了,所以葉向高此時提出來,也是對遼陽城戰死的將士的一種敬意,也是其應得的榮耀。

有時候因政見不同,文武隔閡,葉向高所用手段和方式或許不妥,甚至有些不擇手段,但是大義上,對待為國捐軀的將士,從來不會帶有什麼偏見。

至少殿內諸人承認,政治手腕不談,葉向高向來私德不虧。

當前的東林黨人該有的風骨,葉向高絕對具備。

葉向高說的句句在理,且條理清晰,就算是對大明軍功賞賜制度完全不瞭解的小皇帝,也是聽的明明白白。

“嗯,不錯,”小皇帝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武官說完了,文官功臣呢?”

咳咳咳!!

葉向高輕輕咳嗽了兩聲,才繼續道:“遼東大事,文武相得益彰,為本朝大事記,故而臣以為此次封賞不應以文武隔閡為由,使得文武封賞有異,以免寒了前方將士之心。”

嘶嘶......

葉向高此話一出,文官的反應倒是沒有多麼劇烈,畢竟葉向高多多少少提前知會了一聲,但是在朝的那些武官聽了這話,感動的就差當場哭出來,再給葉向高磕一個了。

多少年了!

武將可是受盡了打壓啊,今天這當朝首輔轉性了?

就連小皇帝都愣了一愣,感覺這不像是葉向高說出來的啊。

殿內眾人都看著當朝首輔,知道他還有話沒有說完。

“故而內閣諸公以為,遼東大捷中,巡按以上者,加封爵位郡侯,賞賜照故事,巡按及以下者,皆官升一級,物件賞賜按吏部與戶部相關規矩辦理,令表現卓異者,如巡檢洪承疇,兵備袁崇煥,除了相應賞賜之外,特減去五年考校之期,每年加發祿米千石,日常用消暑冰石百塊,取暖用燒炭千斤.....”

葉向高說到這裡頓了頓,抬頭看向小皇帝:“陛下以為,如此賞賜規格可否?”

“嗯......朕以為,”小皇帝點了點頭,雖然覺得給李元等人的賞賜還是有些少,但是朝廷自有規章,皇帝也不好亂來,以後再補就是:“這樣還算是......”

“皇上,”魏忠賢突然低頭小聲道:“皇上,韓大人的封賞還沒有定下!”

“啊?”朱由校一愣,扭頭看向葉向高:“葉愛卿?”

“臣以為,薊遼總督韓爌較為特殊,封賞之事,需要單獨談一談,”葉向高低了低身子,語氣恭敬。

葉向高此話一出,大殿內腦子活泛的已經豎起耳朵開始注意了,接下來的對話有可能決定未來數年朝廷內閣首輔人選,還有整個朝廷格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