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奏本被遞給葉向高,小皇帝臉色的笑意再也隱藏不住,自顧自的朗聲道:“昨天深夜,奏本被送到御前,朕觀後大慰!韓卿和李卿皆是國之棟樑,我大明之柱!”

“朕打算下旨讓李元和韓愛卿將此戰斬獲的所有建奴頭顱,盡數押送至京城!朕要當著全天下人的面,用建奴的頭顱祭拜列祖列宗!!”

人頭製成的高塔,稱之為京觀!

看著御座上滔滔不絕,興奮異常的小皇帝,殿內大臣們除了附和,此時也不可能說出什麼攪了皇帝興致的事情,當世大捷,當為此賀。

其實昨天晚上奏本進京的時候,大部分在京高官就已經知道了遼東發生的事情,幾乎所有實權門閥大家族在遼東都有沿線和族人經營,訊息來源不見得比皇帝差了。

但是表面功夫此時還要做的。

“臣等為陛下賀!”

“大明國祚綿長!萬世之福!”

“全賴陛下統御萬方!”

噠!

站在首位的葉向高已經看完了韓爌所奏,輕輕合上奏本。

韓爌的文筆在朝堂上向來是數一數二,這一片奏本可以稱得上名臣述職的模板了,故而筆觸沒有什麼可挑剔的,至於內容嘛......

葉向高內心冷笑一聲,韓爌也太過著急了。

韓爌這一封奏本幾乎將遼東之戰,大滅建奴的功勞自己佔了一半去。

“那李定國可不是什麼好相與的善人,”葉向高此時已經是面帶微笑,將奏本遞給下一個人,也抬頭向著小皇帝恭賀。

葉向高敢打保票,韓爌寄出這封奏本的時候,絕對沒有和李元商議。

韓爌和李元有合作不假,這事葉向高早已經知曉,但是利益才是永恆的主題,一旦兩人之間利益發生衝突。

合作?

呵呵,如果不把對方攀咬致死,那死在李元刀下的無數建奴都會覺得委屈了。

念及至此,葉向高也朗聲為小皇帝祝賀:

“陛下當祖廟告封,臣與百官同僚,深感陛下弘治之功!實乃我大明之福!”

聽了葉向高的恭賀之語,雖然向來對葉向高有些看法,但是此時的小皇帝已經眉開眼笑了:“葉愛卿首輔,此大捷也有你的功勞!”

“此乃李元之功,臣,不敢偏佔!”葉向高低著頭,聲音卻異常洪亮。

大殿內的上一息都還在恭賀的大臣們突然安靜了下來,看了看葉向高,雖然對於葉向高說話內容有些詫異,但是皆知趣的閉上了嘴巴。

只有朱由校還不知其中奧秘。

聽了葉向高之語,小皇帝深以為然:“說的是,此戰李卿出力甚多!應居首功!”

可是話剛出口,小皇帝就已經意識到問題:韓爌是薊遼總督啊,按功勞,應當先賞韓爌,且文臣優先啊......

一旁的左光斗暗暗嘆了一口氣,神情中充滿了無奈:這就開始了,從來都是屁股決定腦袋,而非個人抱負或者理想能左右。

韓爌與葉向高之間的首輔之位爭奪戰,因為葉向高的一句話,已經開始了。

不,從昨天夜裡,韓爌的奏本抵達宮門口的那一刻,已經開始了。

李元已經做大,葉向高無法制止,但是隻要他在首輔位上,李元就要被壓制在遼東,不能進京攪動風雨。

現在韓爌想要得首輔之位?

大明朝的安定國祚,比你韓爌個人理想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