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域性者謀(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東大地這幾日的氣氛有些詭異。
建州方面,皇太極雖然初登汗位,但是由於建州高層的支援,同時手裡掌握了大部分的戰力,使得其比剛開始的時候更加能夠掌握建州局勢。
甚至內部傳言,進攻遼陽城,根本就是皇太極一手搞出來的陰謀,目的在於削弱其他旗的兵力,尤其是代善和阿敏。
遼陽之圍以前,皇太極,代善,阿敏,還有其餘建州元老,基本上是四足鼎立,但是遼陽城之圍以後,皇太極,聯合了扈爾汗等建州高層,將阿敏等人架空,同時提拔了多爾袞,都鐸,還有濟爾哈朗,豪格等人的勳位,基本上瓜分了阿敏原來在建州內部的勢力。
阿敏遼陽城下吐血暈倒,目前還虛弱不堪,面對皇太極的步步緊逼,已經是被氣得怒火攻心,能不能扛過這一段時間還是問題呢。
建州八旗元老額亦多開口勸導了幾句,想讓皇太極不要做得太過分,建州團結為重,第二天就被削去旗位,被幽禁在府邸輕易不能移步。
至於其他有小心思的建州統領,都統,都已經偃旗息鼓,在皇太極的雷霆手段之下,默默無言,不敢有絲毫諫語。
建州內部,目前是皇太極至高無上。
而鞏固了內部勢力之後,皇太極便開始佈局與李元之間的決戰。
自從遼陽城下一役,皇太極退兵之後,突然開始收縮兵力,將撫順所,東州堡,奉集所,蒲河所所有兵力全部調回渾河一線,騎兵斥候加大了渾河的巡查力度,在外遊戈的次數明顯增多。
短短五天,雙方斥候在渾河一線的衝突就發生了不下三十起,零零星星的戰鬥加劇了雙方的火藥味。
看調兵遣將的局面,大有要和李元決一死戰的氣勢。
而明軍方面,大明遼東總兵李元突然下令,命令所有斥候騎兵,輕騎遊勇向北四散出擊,所有在外堡壘全數啟動,自大明實地轄地武靖堡至東州堡一帶,不允許出現任何建州兵馬。
與此同時,一封封帶著薊遼總督印籤的調令從遼陽城向著遼東大明控制的區域傳達,遼東可戰的兵馬大都向著遼陽城方向調動。
後勤方面,一切以戰事為主,其餘民,政都要在這個時候給軍事佈置讓路,誰敢拖延,立刻有遼東按察使派人聞訊,兵備道出兵管制,遼東右都御史的摺子同時也會出現這大明內閣諸公的案子上。
這一切都有薊遼總督的背書。
韓爌出京之前,提出的三大條議,你司裡監,內閣諸公,九卿六部都是由簽押認可的,可以說就算是大明朝皇帝陛下親臨,你也要等薊遼總督的任務下達了,戰事完畢後再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大明天啟二年十二月九日,韓爌就任遼東總督半個月,實際到任九天。
遼陽城所轄兵馬全部由韓爌管控,薊遼總督坐鎮遼陽城。
而大明遼東總兵李元則親率五萬餘滿額精銳兵馬,將總兵府向前推三十餘里,分別佈置於武靖營,白塔鋪,奉集堡,東州堡四處。xqqxs8.
四堡壘為之字形,將瀋陽城作雙鉗勢,四面圍堵。
大明天啟二年十二月九日巳時三刻,李元的帥旗出現在白塔鋪。
代表著李元本人親至戰事中心。
瀋陽城西南,武靖營兵馬五千,全部步兵,盾甲營守備官趙乾,長槍營守備官李開山駐守。
瀋陽城南面,白塔鋪距離渾河南岸最近,同時作為橋頭堡位置,由李元親自鎮守,率領兩萬萬餘兵馬,其中騎兵六千,遼東副總兵唐有望所屬,火炮營一千餘,盧甲所屬,一萬餘步兵,李元親自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