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高和韓爌互看一些,而後向著朱由校道:“聖上,戶部還有五萬兩銀子。”

“如何?”朱由校政治經驗不足,在幾個老狐狸面前如同白紙。

“這樣吧,戶部賬上的五萬兩銀子,可以給你撥一些,等剿平亂民,朝廷再補,如何?”葉向高看向左良玉,語氣軟了一些。

思量半晌,左良玉還是點了點頭:“臣明白朝廷的難處,做臣子的也要替君父考慮。”

見左良玉接受了葉向高的方案,朱由校終於是放下心來,自覺虧欠了左良玉一些:“以後給左卿補上,左卿的功勞,朕會記在心裡的。”

最終,君臣幾人再次談了剿平亂民的方案和日期,朱由校慰勉了幾句,左良玉便辭行了。

目的達到,左良玉也不想多停留一刻,並不是害怕朱由校,而是單純的不喜歡葉向高等人,左良玉是武人,且自視甚高,與文官向來不睦。

看著左良玉離開,小皇帝朱由校輕呼了一口氣,招呼左右給內閣幾位上茶, 在擺上糕點:“幾位愛卿辛苦了。”

“皇上,左光斗的摺子今早已經送到政事房,”對付完左良玉,葉向高提起遼東事務,在其心中,遼東乃是重中之重。

而左光斗在信中的建議,也讓其有些詫異,但是其對朱由校經筵之事的看重,也讓葉向高欣慰。

將治國理政的方向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東林的政治目標。

“左光斗的信,朕也看了,”朱由校皺著眉頭,他不太明白為何左光斗那麼快想要回京,留李元一個人守衛遼陽。

方才來大殿之前,他問過魏忠賢,魏忠賢回答:李元天縱之才,守衛遼東一人足矣。而左光斗的政治理想不在遼東,而在京城,在內閣,在大明朝權力中心。

“各位愛卿怎麼看?”朱由校還是想要聽一聽內閣諸位的意見。

“左光斗離開遼陽,留李元一人,絕對不可!”韓爌先開口。

“韓卿不同意?”朱由校有些懷疑,這種事情東林內部不是要事先溝通的嗎?

“臣的意思是留李元一個人在遼東不可,”韓爌低了低身子:“但是左光斗可以回來......”

朱由校往後靠了靠,身子坐得舒服一些,東林黨這群人說話都拐彎抹角的,太過麻煩。難怪魏忠賢說東林偽君子,不可信重。

“那應該如何?”朱由校配合韓爌開口。

“從新派遣遼東巡撫人選,以求制約李元,”韓爌覺得左光斗推薦的人選倒是沒什麼問題,只要是文官就行。至於能否壓住李元,實際無所謂,只要他的一切行為在朝廷的監視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