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宮門!”在公公們尖細且穿透性極強的高喝中,東華門外長長的隊伍終於開始緩緩移動。

內閣首輔葉向高在隊伍最前端,韓爌,劉一燝緊跟在後面,領著文武百官徐徐進入皇宮。

這是李元第二次進入皇宮,但還是第一次參加正式的朝會,上次算是萬曆皇帝的私下召見問話,並不算正式。

此次朝會並不在外廷三大殿舉行,而是先在謹身殿拜見皇帝,再去右側的偏殿進行朝上議事,無事者則退還各自衙門辦公。

隨著葉向高的腳步,眾人進入偏殿,當然,有資格進殿的只有區區二十餘人,其餘百官則在殿外拜見,而李元作為左都督,兵部侍郎,自然有資格進殿。

抬頭看了一眼坐在御座上的泰昌,李元就低下了腦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說的可能就是御座上的皇帝吧?

身材幹瘦,面色泛白,而眼眶卻隱隱發黑,若讓薊州城那個道士來評價:色中餓鬼,沒救了!

這樣的人君怎麼可能讓自負的文官隊伍真心順服呢?

“什麼紅丸案,簡直就是死在女人肚皮上,”李元搖了搖頭,突然有些同情東林黨人了,這麼多年的支援,換來這麼一位皇帝,簡直是天要亡朱家。

不過,還是要先利用這位皇帝,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行!

李元這些日子也稍稍熟悉了一些參見皇帝的流程禮議,跟著前面那位大腹便便的高官,李元將一整套拜見流程算是有條不紊的做完了。

倒是讓一直盯著李元,想要挑出一些錯誤的禮部給事中有些錯愕......

“諸卿有何事啟奏?”泰昌帝身旁站著的太監在得到皇帝的示意後向著廳內諸公開口問詢。

“啟奏陛下,甘陝大旱,巡撫劉衡上奏說秋糧幾乎顆粒無收,而又接連天災,糧倉又竭,人口大飢,已有離亂之象,請從江南調糧,以濟饑民,十萬火急!”左通政使劉宗周先行奏事。

泰昌還沒有什麼反應,來自兩江的右僉都御史周起元就皺了皺眉頭,開口道:

“從江南借糧?陝甘地區前年借的糧食還未償還,現在再借,江南人口眾多,已然入不敷出,如何再行?”

“南京戶部剛剛解了三船的糧食沿著運河上來,周大人怎麼張口就替家裡哭窮?江浙是大明子民,陝甘就不是了嗎?”劉宗周冷笑一聲,反唇相譏。

“江南糧食也欠缺,剛剛解的糧食也是為了南直隸下發的任務,從百姓口糧裡摳出來的,”首輔葉向高顯然不願意眾人爭吵,開口向著泰昌帝道:“臣請先從順天府呼叫一些糧食,先解燃眉之急!”

“准奏!”泰昌帝就是怕朝臣們爭吵起來,都是學富五車,吵起來引經據典,各有道理,每次都聽得腦袋疼,遠不如後宮那些個美人兒,香香嫩嫩的,絲滑可人兒。

要不是剛剛即位,需要掌握權力,平衡各方勢力,泰昌帝是不願意出來開朝會的。

“兩江巡按趙間奏報,民間有暴民傳播異事邪教之說,以成星星之勢,請朝堂批報,處置!”劉宗周剛剛退回,右僉都御史王洽出班。

“邪教?”泰昌帝皺了皺眉頭,只覺得天下大事,四分五裂的太過煩擾。

“啟稟陛下,民間總有愚民,此乃小流,不妨事的,”韓爌開口,先安撫了泰昌,而後對著王洽道:“趙間作為兩江巡按,此等小事也要來奏報嗎?”33

一直站在班中默不作聲地李元此時抬眼看了韓爌一眼,嘴角一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