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燝乘坐轎子走在御道上,前面是儀仗衛隊開路,街邊上行人皆避讓在兩邊。

昨日回到京城之後,他先是上了一封奏疏,對於遼東諸事有一個條陳,現在該是面聖的時候了。

從府中出來以後,儀仗隊一路暢通,但是劉一燝的心中好似被一塊巨石壓住,有些透不過氣來。

“不知昨天回到京城之後,王全有沒有提前進宮向萬曆皇帝稟報,或者說,稟報了什麼......”劉一燝心思不定,去了一趟遼東,除了和袁應泰接觸一番,整個遼東被熊廷弼打造的鐵板一塊,關於軍事,戰事方面的情況,劉一燝其實是兩眼一抹黑的。

所以在被李元頂撞之後,第二天,劉一燝藉故託辭,沒有隨行去往蒲河,而是留在了遼陽,想要和東林眾人好好合計一番。

但是並不是說萬曆皇帝就可以理解他劉一燝的所作所為。

“大人,宮門到了。”轎子外面,家僕小聲提醒著。

“水火不相容啊!”劉一燝暗歎一聲,在僕人的攙扶下出了轎子。

今日是非正式廷議,所以面聖的地點在交泰殿東面的暖閣之中。

從萬曆十五年之後,萬曆皇帝就以各種理由無限期的休廷,其實掰著指頭算下來,就沒有多少次正式的廷議了,那個意氣風發的萬曆皇帝,自首輔申時行之後,幾乎不再見過了。

不知那些期望著天子垂拱而天下治的文臣大儒們,見此情形作何感想,是不是想著天下乃是讀書人的天下,士大夫的天下,而不是獨夫之天下,是不是要對著多年怠政的萬曆皇帝山呼萬歲了。

在小宮門太監的帶領下,劉一燝邁步進入了議事地點,東暖閣。

“果然,都到了,”劉一燝剛剛抬腳買過閣中門檻,就已經能夠感受道數到目光看了過來,落在自己身上。

一步步數著走過的豎格,而後立身站定,劉一燝低著頭伏身跪拜:“臣吏部侍郎,劉一燝參見陛下。”

“平身,”萬曆帝不帶著什麼偏激感情的聲音傳來。

“謝陛下,”劉一燝慢慢起身,而後抬起頭,掃了一眼大明的皇帝陛下,萬曆帝神色淡然,看不出喜怒。

數十年的鬥法下來,萬曆帝也早就練就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深厚功力。

朝臣中有內閣首輔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吏部侍郎韓爌,吏部尚書陳汝華,還有一個就是吏部侍郎劉一燝。

宮內有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恩,御用監王全等五人。

“好了,人都到齊了,”萬曆皇帝掃視廷下肅立的幾位大臣,向著身旁李恩點了點頭。

李恩手持兩份奏本,沿著左側臺階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