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隆臂力不弱,這一箭又勁又急,射程遠超尋常意義上的一箭之地。

赫爾思不及躲閃,條件反射的舉起苗刀,左手推在刀身上,擋在胸前。

南詔的苗刀與唐橫刀極為相似,只是沒有刀尖,且比唐橫刀寬近一倍,並非戚家軍使用的那種,外形似禾苗,因而得名的細長苗刀。

反倒更像是加長版的西瓜刀,因此苗刀的噼砍威力更加強悍,卻無法用來捅刺,防禦面積也相對較寬。

“叮”

赫爾思剛剛抬起苗刀,箭失便飛射而至,一聲脆響,箭失正中刀身,他終究是擋住了這一箭。

赫爾思連退五步,才卸去這股力道,腦門上不可抑制的冒出一片汗珠,心下暗自驚懼,這豐隆的勇武果然名不虛傳。

一群手持藤盾的黑苗武士,立刻湧上前來,將赫爾思牢牢護在當中。

赫爾思驚魂甫定,心下大恨,憤怒的拔出苗刀向前一揮,怒喝道:“攻城。”

“都都都……”

急促的牛角號響起,這是攻城的訊號,位於後方的投石機立刻發動,將一片片石彈拋向城頭。

霎時間,城頭白苗武士被砸死砸傷者不知凡幾,淒厲的慘叫聲在城頭上響起。

而在投石機發動的同時,蠻夷大軍也抬著長梯,推著衝車,嗷嗷嚎叫著衝向城牆和城門。

刀盾手將藤盾舉在頭頂,抵擋著城牆上射下的箭失。

那些藤盾的製作方法,與三國時的藤甲兵同出一源,皆是油浸而成,對冷兵器的防禦,不在大唐的蒙鐵盾牌之下。

但因為有怕火易燃的缺點,自三國時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後,南蠻諸部便再也沒用其製作過藤甲,最多用來製造藤盾。

如此即便被點著,也可以隨時丟掉。

雖說因為黑苗的攻勢太勐太快,以至於大理城沒來得及做好戰備,但火箭這種東西,任何時候都會準備一些。

因此在蠻兵衝鋒時,豐隆立刻下令使用火箭。

火箭一出,便有許多刀盾兵的藤盾被點燃,他們不得不將藤盾丟掉,頂著箭雨向前衝鋒。

豐隆將箭雨的重點照顧物件,放到了衝車上。

相對於蟻附攻城,衝車對城門的威脅更大。

一旦城門被衝破,叛軍便能以最小的傷亡攻破大理城。

而只要保證城門不破,叛軍想要破城,就要付出慘重代價。

大理城的弓箭手終究不多,在重點對付衝車後,第一波五千蠻兵的衝鋒,只折損了兩三百人,便順利靠近城牆。

長梯一架,殘酷的蟻附攻城就此展開。

因缺乏滾石檑木熱油,守城的白苗武士只得以木叉,將長梯推倒。

但每次推倒後,蠻兵立刻又會將之架上。

這種戰鬥,雖說守城方會佔據巨大優勢,但對他們體力的消耗卻著實不小。

長梯本身的重量就不輕,再加上攀在上面的蠻兵重量,想要將之推倒,也要費不少力氣,且通常需要數人合力才能做到。

所以打攻城戰,攻城方會傷亡慘重,因此通常需要數倍,甚至十於守城方的兵力,才有可能獲得勝利。

而守城方,則往往是生生被累垮的,待到守城方將士氣力耗盡,便是城破之時。

此時叛軍的數量,雖不足白苗武士的十倍,卻也有近八倍,只要戰術安排得當,攻破大理也就是一兩日的功夫。

在大戰開始後,南蠻王豐隆指揮守城,聖姑則是帶著一群白苗族祭司,四處為受傷的白苗武士醫治。

蠻兵的攻勢一波接一波,幾乎片刻不停。

每一波進攻都是五千人,每當赫爾思發現,攻城部隊達到一定傷亡數,但始終沒有攻上城牆的跡象,就會下令撤兵,然後換另一波上。

撤下來計程車卒回到後方休息,發起進攻的始終是全盛狀態的生力軍。

他就是要以這種車輪戰的方式,將守城的白苗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