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點蒼山中和峰下有一座大城,名喚大理城,乃本世界南詔國的都城,也是白苗族最重要的聖城,女媧神殿便坐落於此。

而在地球同時期,這座城池如今還叫羊苴咩城,要到兩百多年後,段思平一統西南,建立大理國,才改名叫大理城。

不過仙劍世界雖有明確時代背景,但嚴格說來卻屬於架空世界。

在這個世界,你能見到唐宋元明清所有朝代的地名和物事。

現今的南詔國,以白苗族族長南蠻王為尊。

但在兩個月前,清平官(相當於中原朝廷的宰相)趙買嗣,突然率黑苗族發起叛亂,意圖篡奪南詔政權。

這趙買嗣的祖上原本是唐人,在大唐與南詔交戰時被俘,因精通儒學,被當時的南蠻王賞識,命為王室子弟之師。

他先後教匯出三代南蠻王,積極推動南詔與大唐的友好關係,對促進大唐與南詔的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趙家在南詔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頂級世家,又代代與黑苗通婚,最終徹底融入南詔,成為黑苗族的一員。

趙買嗣已是第七代,乃黑苗族的代表人物。

此人自小聰慧過人,極富心計,同時也有著與之對應的雄心。

這次的叛亂,他足足準備了二十年,暗中籠絡了諸多蠻夷部落,一經發動,便是雷霆之勢。

他以南詔東都鄯闡城為國都,自立為巫王,起黑苗大軍三萬,並其他各蠻族夷族雜牌軍十二萬,勐攻白苗族地盤。

白苗猝不及防下,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一時間節節敗退,傷亡慘重。

短短兩個月,便已丟失幾乎所有土地,折損大部分武士兵卒,最終只得龜縮到大理城作最後抵抗。

原劇情中因紫萱跟林業平的誤會,使得紫萱留書返回南詔。

叛亂髮生時,她憑著自己女媧後裔的力量,勉強抵擋住了黑苗的攻勢。

最終使得這場叛亂的結果,形成了南詔國分裂,黑苗白苗各自為政的局面。

直到八十多年後,紫萱之女林青兒與趙買嗣後人,也就是那一代的巫王聯姻,才緩解了黑白苗的關係。

可惜到頭來,又被拜月給破壞,原本有恢復關係跡象的黑白苗,再度成為仇敵。

一直到百年之後,李逍遙和趙靈兒揭穿拜月的真面目,並透過趙靈兒的自我犧牲,消滅了拜月和水魔獸,黑白苗才又真正重新合為一家,並尊大理白苗族長為王。

可如今因為紫萱沒有返回南詔,白苗族缺失了最重要的力量,導致白苗已到了及及可危的地步,亡國之禍只在旦夕。

……

大理城牆上。

已然滿頭銀絲,但容顏始終未老,依舊如同妙齡女子般的聖姑,站在一名頭戴白苗特色魚尾帽,內著白色衣衫,外罩札甲的魁梧中年男子身側。

男子正是當代南蠻王豐隆,他腰懸苗刀,手中還握著一張弓箭,神色凝重的望著城下。

此時天上浮雲滿布,景色瑰麗無倫,城下黑苗與蠻夷大軍鼓譟不休,猙獰的面目隱隱可見。

“豐隆,你瞧瞧今日之勢,我黑苗十數萬大軍,要踏平這大理城實是易如反掌,我看你還是趕緊降了吧!”

“古語有云,識時務者為俊傑,須知天意難違,我黑苗執政南詔乃是天命,你若逆天行事,只會誤了這一城軍民的身家性命。”

叛軍已做好攻城準備,黑苗大將赫爾思立於一箭之地外,對城牆上的豐隆喝道。

他的話多少帶有些虛張聲勢的意味,雖說以叛軍的數量,攻破大理城只是時間問題,但絕非他所說的那樣易如反掌。

大理城牆高達二丈五尺,厚三丈有餘,想要攻破哪有那麼容易?

奈何前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折損巨大,導致兵力不足,空有堅城卻沒那麼多兵力鎮守。

而且黑苗叛亂來得太過突然,攻到大理城速度太快,大理城也根本沒時間準備守城物資。

別說弓箭和投石機所用石彈,便是滾石檑木熱油都沒來得及準備。

但即便如此,黑苗想要攻破大理城,也非得付出巨大代價不可。

豐隆聞言大怒,暴喝道:“住口,爾等身為苗人,竟聯合外族屠戮我南詔子民,亂臣賊子也敢妄談天命,給我死來。”

說完這句話,他倏地自腰間箭筒中拔出一支箭失,張弓搭箭,一箭便對著赫爾思當胸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