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沛的經營下,遼國南京析津府日益昌盛,依靠燕雲十六州與宋國開展貿易,經濟繁榮。

城南大營的軍權牢牢掌握在南平王太妃葉沛的手裡,保得一方平安,政局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安樂。

葉沛效仿宋國開科舉,行武舉,選拔平民人才。廢除了原來皇族、後族高人一等,同罪不同刑的制度,人人平等,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

周邊的漢人、契丹人、奚族人、渤海人、回鶻人……多民族融合共處,平等相待。

葉沛還興辦學堂,教授漢家儒學和契丹史學,讓貧民也可以接受教育,還設立了官辦的武館、醫館等等。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齊聚析津府,同心共舉南京城,使得整個遼南地區一派繁榮昌盛、其樂融融的景象。

蕭依依一過十五歲,來南平王府求親者都快踏破門檻了。

北安王的世子耶律德安、管理宗族事務的大惕隱耶律楚不只的侄子耶律英奧、南院夷離堇耶律律奴之子耶律車列等等,都趨之若鶩。

他們不光靠著家族勢力威逼利誘,在各種賽馬、望月大會或者四季捺缽時,這些宗族子弟都極盡獻媚之能,圍著蕭依依團團轉。

葉沛與依依談過她的親事,葉沛想按著蕭依依自己的意思來,可蕭依依卻總是以各種理由拒談此事。

其實葉沛能夠理解,作為繼母,葉沛還是沒能完全走進孩子的心裡。雖然蕭依依不領情,葉沛卻不能不替孩子打算。

蕭依依的婚事,確實是女孩子的人生大事,也是南平王府的大事,葉沛要仔細斟酌。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葉沛發現蕭依依不是不想嫁給那些皇族貴族子弟,而是她已經有了心上人。

這個人就是南城大營裡的翊衛都統虎思。

葉沛知道虎思這個人,典型的契丹男人,高大魁梧又心思細膩,有點蕭世南的風範。

虎思雖是契丹士族出身,家境殷實,自幼也讀書習武,算得文武雙全。可是與皇族、後族相比,則有天壤之別。

在大契丹國的宗族思想中,出身血脈被看得極重。皇族的耶律氏只與後族的蕭氏通婚,反之亦然,因此,蕭依依若想嫁給虎思,勢比登天。

葉沛卻沒有遼國人那麼濃重的宗族思想,她覺得如果可以,虎思並非不是好的通婚物件。

她本想讓兩個孩子發展看看,誰知大悌隱耶律楚不只仗著皇族族長的身份,藉口南平王蕭世南早逝,蕭依依的婚事不能任由繼母葉沛操控,強行讓侄子耶律英奧的母親,晉國夫人蕭思必下了聘禮到南平王府來,美其名曰要由宗族做主。

蕭依依一聽就不幹了,差點將抬聘禮的小廝們當場打出去。

葉沛攔下蕭依依,對她說:「不可魯莽,咱們要想個辦法,不能跟皇族硬碰硬。」

蕭依依這才沒有動手。

晉國夫人蕭思必是奚六部族人,祖上為奚王近支,也算得上皇親貴胄。

可惜她丈夫早逝,家業崩殂,如今只能藉著伯父大悌隱耶律楚不只支撐著家業。

蕭思必精於算計,想著若是聯姻南平王府,也有重振家族的可能,因此對此事及其上心。

蕭思必從中京大定府趕到南京析津府,進了南平王府不見葉沛,卻直奔後院老太妃耶律慶壽女的院子來。

她本以為藉著蕭氏與耶律家的姻親,大長公主耶律慶壽女無論如何也會給她面子。比宋朝來的漢女會更心疼她,心疼她的兒子耶律英奧。

慶壽女在花廳里正讀宋朝傳過來的話本,一副悠閒自得的樣子。

蕭思必奉上帶來的夜明珠和東珠首飾,行屈膝抱肩大禮道:「大長公主,思必給您請安來啦!」

慶壽女眯著眼睛看了看蕭思必,爽朗地笑道:「思必呀!怎麼有時間到我這老太婆這裡來了?你父母可好?兒子可好?」

蕭思必諂媚地笑著:「他們都好著呢!可是沒法跟大長公主您這樣的福氣相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