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章 百姓反抗
章節報錯
西楚百姓聽到這個訊息之後反抗聲不斷,他們本來就對趙巒有一絲不滿,在他們眼中趙巒就是一個貪財好色,昏庸至極的君主。
在這個男人的眼裡,女人重要,江山重要,唯一不重要的便是他的百姓。若是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們或許還可以容忍。
可如今,既然被北侖王朝五萬人馬擊敗到如此境地,再加上南雲菡本就是西楚之人,若不是因為趙巒,又怎會到站在北侖王朝那邊,與他們倒戈相向。
那麼那個時候南雲菡一定是會守護西楚,是西楚最強的屏障,這西楚的百姓一定會安居樂業,至少不會過得像現在這般慘。
百姓本就是本就是一個王朝最基本的構成,他們地位也沒有那麼高,而他們所想也不過是吃飽穿暖,有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庇護之所罷了。
可如今,趙巒非但沒有守護他們的家園,還將他們置於如此境地,他們已經快活不下去了,若是再爆發什麼戰爭,或者是來個天災,那麼他們只有死路一條。
既然趙巒不將他們的姓名放在眼裡,那麼他們又何必顧及趙巒,反正總之都是死路一條,他們何不拼搏一把,說不定還會有一絲希望。
再加上,他們人多勢眾,就算趙巒想要做什麼,他也不需要掂量掂量,畢竟他先是征戰北侖王朝被大敗,已經失了民心。
如今這麼多人已經在心內心深處對他不滿,他就算是想要殺雞儆猴,他也不敢,要是他真的這樣做,只會引發更大的民憤。
而百姓們此時此刻,已經顧不上其他了,他們只想活命,所以每日都有百姓聚眾到宮門口。大聲叫囂,想要讓趙巒下臺。
“宮門口的情況如何?”趙巒坐在龍椅之上,微微皺著眉頭,臉色蠟黃蠟黃的,看起來十分不好,想必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睡好覺了。
不過想來也是,今日煩心事諸多,他再怎麼昏庸卻也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畢竟只有他待在這個皇位之上,他才可以憑藉著自己的權利去擁有更多的女人,掌握更多人的生殺大權,可以放肆。
若是他已被貶逐,只怕到那個時候,他必定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因為現在西楚已經有很多人看不慣他,當年被自己所折磨的人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來報復他。
所以他必須要抵抗住這種壓力,護住自己的皇位。
“啟稟皇上,宮門口的百姓還是一直呆在那裡,還是在叫……”太監總管微微低頭,眼睛看著地上,有些不太敢說話。
後面的話雖然他沒有說,可是趙巒也知道,因為早在第一日的時候,他便已經去到了宮門口的附近,聽了許多的話,確實難聽之極。
可是此時此刻,憤怒還是不可印製的滋生了出來,趙巒猛的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沉聲說道:
“來人卻將那些刁民都給朕斬殺了,朕就不相信了,將他們的人頭掛在城門之上,朕倒是要看看還有哪一個人敢在城門前繼續叫囂,只要他們想死,那就讓他們全來吧。”
太監總管猛的跪地,聲音有些急促:
“啟稟皇上,萬萬不可呀,此次,城門口聚集的百姓人數太多,再加上他們本就心中有些不滿,若是這個時候再對他們做什麼舉動的話,只怕會觸發眾怒,到那個時候,局面將會更加難以收拾。”
太監總管其實並不想要說的這麼直白,可如今的局面他也顧不上許多了,畢竟他是趙巒的太監總管、大紅人,其實也做了很多仗勢欺人的事情。如今若是趙巒垮臺,他也落不得什麼好下場。
趙巒何嘗不知道如今的局面不能這樣做,他只是太過憤怒,憤怒的情緒已經壓制住了他的理智。
他現在只想要讓這些聲音全部消失,還他一個安靜而和平的西楚,至於是什麼手段,他一點也不在乎,只要能達成這個效果。
可如今看來這個手段,並不能達成這樣的效果,深深的嘆了一口氣,緩緩的坐到龍椅上,身子有些無力地靠著椅背,感覺全身的力氣都被抽乾了,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悲涼。
如今換到變成這個模樣,他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趙巒靜默了許久,微微搖了搖手,示意太監總管下去,將門關上,給他留一個安靜的環境,現在他太煩躁了。
任何人在他眼前都會讓他更加的煩躁,他需要一個人好好的靜一靜,看看自己能不能想出一些,可以解決這般困境的想法。
趙巒雖然當年也是一個驚世偉才,可這麼多年昏庸無道的日子,早已將他所有的才幹都給磨滅了,現在讓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什麼東西。
他躺在床上,瞪著兩隻大大的眼睛,不知道過了多久,趙巒才微微閉眼,緩緩的睡了過去。
第二日早朝之時,趙巒便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雖然他沒有辦法解決,可是他有這麼多的文武大臣。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就不信了,他這麼多人,就連一個辦法都想不出來。可惜這世間之事往往有這麼多的巧合,越是希望什麼越是不來什麼?
文武大臣面面相覷,整個大殿之上安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得十分的清楚,他們何嘗不知道如今的局面。
可是,現在做什麼都已經晚了,趙巒已經輸了民心。可憐的是他們夾在中間,上不能得罪趙巒,下不能得罪百姓,讓他們想辦法,他們又有什麼辦法?
可若是不想,只怕也沒有好果子吃,所以買個大臣都是愁眉苦臉的,覺得日子越發的難熬。
而南雲菡已經徵得拓跋餘聶的同意,這天她便已經秘密出發,這件事情宜早不宜遲,好在她只是一個人,隨便的喬裝打扮,便可以矇混過關。
在走之前,她給趙晗留下了一封密信,信中只有幾個字:“半月後,帶著所有南家將士出發前往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