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調整,伴隨著這個超長的大朝會結束而開始。

整個皇宮都開始進入繁忙階段,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次調整並沒有太複雜。

原本的三公保留,只是改為太師,太傅和太保。又新增三孤,即少師,少傅和少保。

三公和三孤不能說沒有權力,只是也更接近虛銜,用於加封。

又設定三省,即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

中書省相當於三公衙門,只是從此三公不能單獨開府設衙,相當於削弱三公的職權。按說有個中書令主掌中書省,實際相當於丞相,不過孫暠沒有設定,只是讓各中書侍郎好好加油。

尚書檯改為尚書省,分兵部、工部、刑部、吏部、禮部、戶部、農部、稅部和宣部。

兵部掌軍政諸事;

吏部掌管官員任免、考核、升降、調動諸事;

禮部掌管五禮、科舉、教化、外交往來;

戶部掌管戶籍、民政事;

工部掌管工程營造,科技研究事;

刑部掌管司法事;

農部掌管農林礦商事;

稅部掌管稅賦、俸餉事;

宣部,主輿論宣傳引導。

三公九卿的職權,基本都下放給九部,不過由中書侍郎管轄和監督兩到三個部的工作。

總的來說,實際事務和之前的三公九卿制沒太大區別,只是權力有所下降。

設定大理寺(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訴訟事務。

宗正不變,繼續負責宗親事宜。光祿勳改為都察院,職權基本不變。

設定警察寺,把全國賊曹單獨作為一個系統。再加上大理寺,相當於把治安、刑偵、訴訟和審桉的權力,從各地縣令手中分出來,只是名義上歸縣令管轄。

不過宣傳部單獨出來,意味著錦衣衛的權力要被分走些,這個不少官員是支援的。

畢竟錦衣衛的權力有些過大,不僅負責天子親軍,負責監督百官,負責情報工作,還負責宣傳工作。

目前的錦衣衛指揮使是呂熾還好,若換了各權欲重的,皇帝都有可能被架空。

奈何是宣傳工作上,孫暠規定若錦衣衛有需要的,宣傳部處於協助的那一邊。

不過具體範圍,有明確規定,只能是針對情報戰的情況。

正常情況,兩個衙門不會有交集。

最後以文秘工作為主,可以參與中書省和尚書省工作的部門,叫做門下省。

設內務府和詹事府,前者相當於少府,後者主要服務太子,使其適當接觸一定的政務,以及瞭解帝國的情況。

畢竟是皇子尤其是太子,也不可能隨便讓他出宮。惦記他的人可不少,一個‘意外’說不定人就沒了。

可如果正規出宮,想要看到一些‘真’的東西,就難了。

梳理了一邊之後,群臣發現扣除職權有略微的變化,具體工作內容,好像沒什麼變化。

把衙門整理一下,把分管的事情分攤一下,尤其是尚書檯那邊,鍾繇發現自己清閒不少……

也不知道自己是賤骨頭還是怎麼的,人清閒了,反而覺得很不適應。

同時自己也不是獨掌大權,與他同樣為尚書的,有八個之多。

“清閒了啊……”鍾繇端起茶杯,在工作的時候喝熱茶,那都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以前華夏帝國的地盤小,事務也就那麼多,還能清閒。

後來地盤大,事務也跟著多了起來,最終忙得連喝茶都沒時間,最多是喝點開水。

要說自己分管的,還是九部裡面最忙的戶部,畢竟每五年要更新一次戶籍統計,同時還要負責民政事務。不過和以前比起來,這真不算什麼。

下面的侍郎和其他官員聞言,差點哭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