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又稍微後退那麼一兩個月,孫策打出為孫堅報仇的旗號,浩浩蕩蕩朝著江夏那邊殺過去。

江夏郡這個郡,地理位置有些特殊。

全郡14個縣,卻有三個縣在江南,又有四個縣在大別山以北,只有七個縣在大別山以南。

以北的四縣,岑溪攻打汝南的時候,‘順便’佔據了下來。

劉磐就算收到訊息也來不了,且不說隔著大別山脈,就說兩邊相隔近二百里,他們也來不了。

另外一邊,豫章這邊,孫河為首,張英為輔的軍隊,也開始朝著江夏郡開進。

在不到四天的時間內,把江南沙羨、鄂和下雉三縣拿下。

“張校尉,以後這邊就交給你來鎮守了。”孫河看向張英。

“這裡便交給屬下便是。”能獨立鎮守一方,張英也有些激動。

按照軍令,他這次並不參與孫策對荊州的戰鬥,不過卻要防備長沙方向過來的援軍。

機率幾乎沒有,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

二三線的武將,要麼是作為副將隨軍出戰,這是有些能耐的。

純粹野路子,也不自習的,基本都被安排在某個不太重要的地方鎮守。

熬一下履歷,然後六十歲左右乞骸骨。

跟著太史慈的一起投奔孫暠的,有些還在軍侯職位上熬履歷。

有些在軍中作為副將,熬出頭的還真沒有。

只是和其他人相比,張英覺得自己的情況稍微慘一些。

樊能的情況很難再進一步,不過至少在前線。

太史慈不必說,已經成為魯肅麾下主力部將。

於糜和陳橫,看著跟著黃蓋在會稽吃苦。

實則苦是苦,可山越數量眾多,招撫和討伐山越,這也是算戰功的。

前不久黃蓋被封為安南將軍,於糜和陳橫也提拔為中郎將。

唯獨張英自己,到現在還是校尉。

“安心鎮守,荊州若能順利打下來,你也能安排到前線了。”孫河安慰道。

張英的情況,他又何嘗不知,只是早些時候,為了防止劉磐從陸路攻打豫章,所以要安排兩個得力的將領在這裡鎮守。

他算一個,張英也算一個,之前李通和樊能也在這裡鎮守。

只是劉磐一直沒有攻打的意思,再加上已經確定今年孫策攻打荊州,此二人也陸續調走。

“希望如此。”張英點頭,也在祈禱,千萬別又是鎮守其他不重要的。

“若有空,多練武,多看書。”孫河留下這句話,就率軍返回豫章。

張英送孫河出十里亭,才返回沙羨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