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是個不錯的時期,蔡侯紙雖然在公文中大量使用,可竹簡依然盛行。

自然的,刻刀這玩意也是主流的書寫工具。

習慣刻刀,那麼粉筆字學起來也容易。

尤其劉熙是個老學究,刻刀這玩意當然是會用的。

孫暠把粉筆弄出來,他上手了幾天,基本已經能熟練書寫。

甚至覺得用這玩意在‘黑板’上書寫,的確有它的便利,適合授課的時候用。

難得的是,就算出現錯字,也能及時修改。

甚至覺得,孫暠應該發明‘黑紙’,他們就用‘白筆’來書寫。

如此就算出現錯誤,也能塗黑再用,而不會浪費紙張。

“看得見吧?”劉熙看向學生們,‘講臺’的位置距離學生只有一米左右,前面的學生當然看得到,可後面的難說。

畢竟現場聽課的,就有五百號人。

外圍就更不用說,得有幾百上千的。

今天孫暠取消宵禁,是以有點空的人就來旁聽,外圍亂哄哄的一大堆人,各行各業都有。

“學生看得見,先生請繼續!”學生之間回了句,劉熙點了點頭,繼續授課。

孫暠專門為他準備了鐵皮喇叭,這玩意能把他的聲音擴大一些。

不雅觀是不雅觀,卻真的好用。

“都聽得見吧?”劉熙試了試鐵皮喇叭,用了正常的聲調。

不過這年頭,人均大嗓門。

只是能把人吼得肝膽俱裂的記錄,目前還沒有被重新整理出來。

“聽得見!”學生們高呼,心裡瘋狂吐槽,您老就快點開課吧!

問題又不能說出來,就算沒收入門牆,尊師重道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劉熙也不是誠心要拖延,只是第一次這樣上課,不太習慣。

見沒什麼問題,就開始授課。

按照約定,他每天晚上要講兩節課,內容他來安排。

只是孫暠劃了範圍,得是和治政有關的。

最好,少點儒家那種道德治政,還有道家那種無為而治。

劉熙就聽出來了,孫暠推崇的還是法制。

於是學生髮現,劉熙這一節課的時間,說的都是乾貨。

一上來,就是直接和治政掛鉤,學問方面的內容,那基本少之又少。

不過這樣不僅沒讓學生們失望,反而更加興奮起來。

讀書的目的,或許有人是打算做學問,但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出仕為官。

更別說尚賢館有對策考試,考過了至少能是個小吏。